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2社会学原理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拟剧论(戈夫曼)
【答案】拟剧论,是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2.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3.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4.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二、简答题
5. 试分析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答案】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
(1)环境问题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风沙、生活垃圾污染、绿化不足、森林破坏、公共场所污染、农药污染、荒漠化、工业垃圾污染、海域污染、野生动植物减少、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等。
(2)人日问题
①人口数量庞大从数量方面看,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行列,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则给我国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社会福利等力一面造成很大压力,成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源。
②人日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时,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3)贫困问题
①现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截至2013年底,中国农村尚处在贫困线的人口为8240多万人,2011年底,城市贫困人口约5000万人,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整个中国目前尚有2亿人处在贫困的边缘。从城市的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大体包括以下四类人员:
a. “三无”人员,即传统上由民政部门一直给子社会救济的人员;
b. 贫困的“失业”人员,即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c. 贫困的在职职工、下岗人员和退休人员,即此类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和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的同时,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d. 由残疾、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
②反贫困措施。
a. 在农村地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反贫困措施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5年的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1986-1993年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阶段; 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阶段; 2001年以来的继续扶贫阶段。
b. 在农村扶贫开发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现行的扶贫标准太低,基本上只是维持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
c. 与农村地区不同,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对城市贫困户的确定由于所谓灰色收入、虚拟收入等现象的存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采取其他一些反贫困措施的时候,难免存在许多问题。
d. 目前应当粟统地考虑开展城市反岔囚下作,加强改革、调整和完善就治疗、教盲、件房、养老等补会政策的进程,加大城市反贫困工作的力度。
6. 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案】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
(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主张,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7. 社会分层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所谓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即财富一一经济标准; 威望一一社会标准; 权力一一政治标准。
(1)经济标准即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即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能力,其中包括使自己受到良好教育以获得较好经济地位的能力。实际上,这是把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
(2)社会标准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所谓社会身份群体,就是由那些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的身份尊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3)政治标准就是指权力。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在韦伯看来,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财产的所有关系,而且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
8. 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范式?
【答案】科学中的范式是指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不言自明的一些信念和假设。社会学主要有以下理论范式:
(1)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①基本假设: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类似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②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它追求的是理论、概念和变数的精确性以及在研究目的和结论上的“价值无涉”。
③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学派、交换理论等。
④研究范式表现在,在强调经验材料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力图使社会学的研究通过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化等手段,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目标,进而实现理论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