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终极绝灭、假绝灭、正常绝灭和集群绝灭的区别?

【答案】(1)终极绝灭

终极绝灭是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完全消失而不留下后裔。

(2)假绝灭

假绝灭是某个物种经历一定地质年代演化后,采用线系渐变的型式由祖先种演变为后裔种,祖先种绝灭,但物种的谱系仍继续下去。

(3)正常绝灭

正常绝灭是地球历史中新的物种不断形成,老的物种相继绝灭。

(4)集群灭绝

集群绝灭是指在某些地质时期,出现许多生物门类近乎同时地和全球性地大规模绝灭,使生物界绝灭率突然升高。

2. 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答案】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的原因

(1)团粒内部存在大量的毛管孔隙,吸水力强,能储存很多水分; 团粒之间则为非毛管孔隙,易于排水且经常充满空气。因此,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既能蓄水,又能通气,可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关系。

(2)团粒内部属嫌气环境,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 团粒之间为好气环境,有机质分解迅速,能保证养分的供应。因此,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兼具好气和嫌气的条件,能较好地解决养分供给与保存的矛盾。

(3)当降雨或灌溉时,水分可通过团粒间的非毛管孔隙渗入土壤内部,既可减少地面径流的损失,又可增加深部土层的湿润度; 雨后或停止灌溉时,表层团粒因蒸发而失水收缩,使之与下层团粒问毛管的联系被割断,形成一隔离层,下层团粒中保存的水分便不易被蒸发掉。因此,具有团粒结构土壤的抗旱与防涝性能均较好。总之,团粒结构是肥沃土壤的重要标志之一。

3. 什么是种群和生物群落?

【答案】(1)种群

种群是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

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

(2)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有季相变化和年变化,又有群落的演替和演化等。其中以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和演替比较重要。

①季节性变化

a. 在气候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植物在不同季节通过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和休眠等不同的物候阶段,使整个群落在各季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b. 群落的生产力、植物的营养成分和群落的内部环境也都相应地发生周期性变化。

c.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山崩、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可使群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②群落的演替

a. 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第一,原生演替

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第二,次生演替

即发生在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b. 按其发展方向不同分为顺行演替与逆行演替。

第一,顺行演替

顺行演替是发生于裸露地面或撩荒地面的群落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总趋势朝向逐渐符合于当地主要生态环境条件(如气候和土壤)的演替过程。

第二,逆行演替

逆行演替是群落由于受到干扰破坏而驱使演替倒退的过程。

4. 基岩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形成具有一定产状和结构的岩石,它们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又称为基岩,对地貌发育有显著影响。

(1)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岩石特性是抗蚀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是岩石其他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岩石的可溶性对抗蚀性有作用,也是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特性。

(2)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发育。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表现为悬崖峭壁、群峰林立。

(3)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尤其在湿热

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松散堆积物也有不同的机械成分、化学性质和层理结构等,影响地貌的发育。

(4)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是在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同样的岩石,其抗蚀性在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经受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但在干燥地区则往往有较强的抗蚀性。

(5)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也有很明显的影响,不同地质构造往往造成不同的地表形态,例如褶皱构造会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向斜山、背斜谷等。

5. 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某些地壳运动表现为突发的、急剧的形式,例如地震。

(1)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水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地壳的垂直运动是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或拗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全球尺度上,地壳上升使海水退却,部分海底上升为陆地; 地壳下沉使海水入侵,原来的陆地变成海洋。

(2)地壳运动具有小同的幅度和规模。地壳运动的速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均等的,加上小同的方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幅度和规模。当运动的方向在长时期内保持一致而且速度较快时,其运动幅度可能就较大; 若运动方向多变或速度较慢,则运动幅度可能就较小。运动幅度不同,其规模和影响范围也就有差异,大者可波及全球或整个大陆,较小者仅涉及局部地区。

(3)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是大陆和海洋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控制着许多大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区域性的地壳水平运动所产生的平移断层,可造成平行岭谷的水平错动,改变水系的格局,甚至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6. 何谓洪水和枯水? 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答案】(1)洪水

①洪水的概念

洪水是指短时间大量降水在河槽内形成的特大径流。洪水的来源主要有降雨量和水流量,洪水的形成与暴雨的特性、流域特性、河槽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系。

②洪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a. 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饥荒,而且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b. 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2)枯水

①枯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