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976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距离

【答案】经济距离是指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大小。

2. 加工系数

【答案】加工系数是指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3. 经济活动区位

【答案】经济活动区位作为人类活动区位一个主要方面,在地理空间之中存在,同时地理空间也通过经济活动区位而发生作用。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地理空间是有限的,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经济活动的空间,但空间的有限性并没有改变。同时,“一个场所一个区位”的空间特征,产生了围绕经济活动的区位竞争。

4. 区域管制

【答案】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区域管制的特点:

①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②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③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5.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6. 区位条件

【答案】区位条件是指场所所具有的条件和资质。现实中,某种类型人类活动常常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而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人类活动也会不同。

7. 临界等费用线

【答案】临界等费用线是指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 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8. 供给范围上限

【答案】供给范围上限是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9. 产业

【答案】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

10.行为主义分析

【答案】行为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11.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产品周期理论是由弗农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的一种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他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12.供给范围下限

【答案】供给范围下限是指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二、简答题

13.结合实际调研,举例分析某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答案】产品部结构:以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为例

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是一家工程施工机械公司,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早期曾生产火车车厢,火车车孔气动力部、工具部)和2个子公司(蒙森—蒂森、贝利马)。三大部中,采矿和建筑技术部具有8家生产工厂,位于4个国家的6个区位。其他部和子公司的工厂区位情况不等。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每一个部均有一个国家起控制作用(或者工厂规模较大,或者

具有多个工厂)。如采矿和建筑技术部,瑞典的生产起控制作用。该国的3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在该部中具绝对压倒地位。空气动力部,以比利时的生产为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工厂是1956年收购的。为了减轻斯德哥尔摩的拥挤困境,安特卫普的工厂不断扩张。到1979年安特卫普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压机厂。另外3家工厂仅生产小型压缩机。工具部的6家工厂,有4家位于瑞典。而两家占份额很小的子公司,也主要在瑞典进行生产。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产品部结构的空间格局,要比功能部结构明显分散。其经营活动不仅涉及多个国家,而且跨越大西洋两岸。

14.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答案】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他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这里,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特点,特别是区域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中的作用。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这里,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 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主导产业越先进,就越有能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区域内新旧产业更替快,区域经济组织就会充满活力。这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就越有推动力。

15.试述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非中心化或平等性、本地化等特征。

①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性体现在各种创新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互动的,创新资源可以在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多向的流动,从而使创新网络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在该网络中,一项创新一旦发生,即可以借助各种关系通道,引发模仿、集体学习以及创新资源流向的调整,从而得以很快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