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开皇律》

【答案】《开皇律》是指隋文帝时颁布的国家法典。隋文帝即位后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

,共二十卷,五百条。主要内容:刑罚分五刑,即死、流、徒、仗、答,法经验,制定了《开皇律》

共二十等; 十恶不赦之罪,即谋反、大不敬等罪; 八议之科,规定八种人犯罪应给予减免。该律废除了前代的一些酷刑,简化了律文,素有“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美誉,是《唐律》的制定基础,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实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2.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3. 变文

【答案】变文是指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唐代佛教宣讲经文,以普通人为对象即俗讲。主

,即变异; “文”则是要以讲唱佛经故事为主,其文字脚本便被称为“变文”。“变文”简称“变”

把正式的经义,演变为文的意思。由于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故很快从最初只讲唱佛经故事,发展到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当代人物传记等,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其对当时的传奇小说、后来的宋人话本以及民间的弹词说唱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三独坐

【答案】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故称三独坐。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东汉时设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负责一切政务,对皇帝负责为; 司隶校尉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权力十分大;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掌管监察事务。

5. 庆历新政

【答案】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称之为“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谏院,富弼、韩琦相继进,范仲淹在宰相杜衍的支持下,推行年)

新政,变法主张就是“陈十事”书:①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②抑侥幸,限制恩荫。③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④择长官,选好地方官。⑤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⑥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⑦修武备。⑧减徭役。⑨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⑩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其中除一项外,其余均被宋仁宗采纳,颁行全国,称为“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说明北宋统治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

6. 《大唐西域记》

【答案】《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佛教史传,又称《西域记》、《玄奘行传》。唐玄奘述,辩机编撰,共12卷,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书中记叙玄奘西行求法所历西域110国及所闻的28国的气候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政治、神话传说。地域包括从伊朗和地中海东岸至新疆,从中亚直抵南亚的斯里兰卡,甚至含东南亚广大地区。本书是研究古代印度、中亚史、南亚史、佛教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极受国际印度学、佛教学学者推崇。

7. 二王八司马

,顺宗即位后,【答案】二王八司马是唐永贞革新中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永贞元年(805年)

任用王叔文、王伍、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革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又称为“永贞革新”。

8. 昭宣中兴

【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

,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

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9. 靖难之役

【答案】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皇位争夺的战争,又称靖难之变。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3000人至1.9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

,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以讨伐齐、黄为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1399年)

,燕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惠帝死于宫中,燕王即位,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

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年)的内战结束。“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10.《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逸事

,梁朝的刘峻作注。在汉代时,的杂史。作者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年)

,但已散失。,为了和刘向的区别开来,又叫《世刘向曾写《世说》《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说新书》《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书中的某些篇章也透露出编者的倾向。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 而对魏晋的清淡家则有褒有贬。基本上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该书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刘注的特点是收集许多其他古籍材料,与原文参证,这些材料多已亡逸。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国内影印的日本“金泽文库”藏宋刊本,附有日本所发现的唐写本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从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近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是本书比较好的笺释。

二、论述题

11.论述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上的地位。

【答案】(1)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政权,蒙古族虽然是北方游牧民族,但元朝建立后开始大规模推行汉法,因此其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基本骨架是汉法。

①在中央,元朝承袭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皇帝制度,皇帝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的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元釆用了三省六部制,同时又有所变化,仅保留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统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副职有左、右丞相;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全国军事,长官为院使,但是作为皇帝禁军护卫的怯薛由皇帝或者亲信大臣统领,枢密院无管辖权;御史台掌握监察权力,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共二人,下设察院、殿中司及内八道肃政廉访司;此外元代还设有宣政院,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这是历代王朝所没有的。

②在地方,元代最主要的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将靠近京畿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里。在除腹里及西藏之外的地区,分设十个行省进行管理,计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曾设有高丽行省;各行省及腹里其下又依次辖有路、府、州、县,其长官都称达鲁花赤(蒙语意为“亲民官”

,掌管并监督地方行政,一般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带有鲜明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或“镇守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