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 .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 .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 .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主张最先出现于() 洋务运动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