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记者
【答案】记者是指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把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家等,统称为新闻记者; 狭义的解释,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利,所以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2. 易地采访
【答案】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易地采访是一种开放式的采访活动方法,可以开阔记者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一种很好的采访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易地采访己从个别新闻单位少数记者的活动,变成全国性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业务活动。
3. 显性采访
【答案】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亮明身份,文字记者通常靠所在单位的介绍信或记者证; 广播电视记者除介绍信或记者证外,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用的话筒就注明“CCTV" 。这样做,既表明记者的身份,又防止假冒记者招摇撞骗。显性采访是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在通常情况下都运用这种方式。
4. 现场观察
【答案】现场观察是指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是参加者进行直接的目击采访。记者的观察采访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是对新闻现场所作的观察。其主要作用有:①现场观察可以让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也可以用观察来验证间接材料; ②现场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形成写作激情的首要条件; ③能够直接获取生动细节、抓住事物特征,克服写作一般化的毛病; ④可以使记者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 ⑤现场观察可以在其他采访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素材。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言语进行采访的采访对象。
5. 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6. 隐私权
【答案】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性采访,尤其是电视隐性采访,往往采取“偷拍”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7. 出镜记者
【答案】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 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8. 摘录
【答案】摘录是指记者把平时在阅读书籍报刊时发现的有用材料有选择性地记录在自制的本子上。书籍和报刊是人类文明及现实社会状况的主要载体,认真阅读和学习书籍报刊对于记者掌握知识、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很有帮助。当内容过多不便摘录时,可以采用索引的方法。
9. 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10.机动记者
【答案】机动记者是指任务不固定,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直接受总编辑或编辑部派遣和调动的记者。机动记者分为编内和编外两种。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般分线,一般是固定跑市政、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各部门。但有些突发事件,或是没有固定分线的,或策划选题,就由机动记者去跑。
二、简答题
11.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中应把握哪些环节?
【答案】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一般的提要新闻传播的信息已经很不够了,又多又快又准又好地传播信息应成为新闻工作的追求。本着这‘目标,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记者要广辟新闻信息源,仍要坚持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除此之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记者不仅可以从网上读新闻,还可以利用因特网采新闻。
(2)增大新闻信息量
现在有些新闻,名日新闻,实际没有提供多少信息,受众收效甚微。空泛的议论代替具体事实的叙述,陈旧的事实代替新鲜的事实,是信息量少的原因。然而关注这一点的人还不是很多。一提增大新闻信息量,不少人往往想到扩版。诚然,扩版是新闻媒体增大信息量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增大新闻信息量,要从增大单位信息量即每篇新闻的信息容量入手。
(3)传播正确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要加以鉴别。①传播的信息要正确,用正确的信息去引导市场,引导受众。信息错误,就可能误导,不仅仅给经济上造成损失,而且会在政治上带来严重后果。②不能把“谣言”当作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在选择信息时,要用新闻眼睛去辨别,新闻头脑去思考,给受众提供那些新闻价值高的信息,即含金量高的信息。这种信息应该是新鲜的、重要的、和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为广大群众欲知应知未知的。这是信息的质量问题。既要解决数量问题,又要解决质量问题,把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考虑。
(5)让信息增殖
有些东西只出卖原料,值不了多少钱,如果加工成产品,就成倍增殖了。信息也有这种情形。有的重要信息在有的消息中一笔带过,不引人注意,如果被具有慧眼的人发现,把它抽出来,进行深入采访,作深层次的报道,信息就增殖了。
(6)快速传递信息
特别重要的信息,传递要分秒必争。快速传递信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如果遇到困难,就要千方百计排除障碍,使信道畅通。
(7)重视信息反馈
重视信息反馈,即重视传播效果,这是当今从事新闻宣传的人都甚为看重的。在重视反馈式报道的同时,还要重视研究反馈式报道的多样性。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有时候一个孤零零的信息往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把类似的多个信息联系起来思索,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变动的趋势,从而成为新闻报道或评论的有价值的材料。因此,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