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谱系分类

【答案】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谱系分类可以用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所有由同一个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再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的结果:祖语(母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2.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3. 音位文字

【答案】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4.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o 、e 、i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乐音、噪音、混合音?

【答案】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

(1)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声音。发音的时候,凡是单纯靠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

乐音。乐音中陪音的频率总是基音的频率的整数倍。

(2)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声音。如果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只是由于气流呼出时受到发音器官的某种阻碍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中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的比数就没有那样整齐。

(3)如果发音时声带振动同时气流又受到发音器官其它部分的某些阻碍,发出的就是同时具有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

6. 什么是音位? 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

【答案】(1)音位是一定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和音素的区别:音素是从生理、物理角度划分出来的语言中的声音的最小单位,音位是从声音在语言中的作用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例如,操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裹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前后差别的三个不同的音素。如果从生理、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么[a][A][d]是不同的音素,如果从这些音素在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来看,那么在汉语普通话中同属一类,即同一音位。

7. “一穷二白”“副”和“一副手套”的“白”和“白布”的“白”、顶起来”的“顶”和“一顶帽子”的“项”、“副班长”的的“副”、“莲子”和“帘子”等是不是同音词? 为什么?

【答案】是同音词。因为它们语音相同但是意义上没有联系。

8. 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的作用有哪些限制?

【答案】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一期内语言中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语音规律的作用虽有多重限制,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却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例外”,它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9. 车甫音发音的三阶段是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单独发一个完整的辅音,都要经过发音的三个阶段:成阻、持阻和除阻。成阻是有关的发音器官开始动作、形成阻碍的阶段; 接着是发音器官的持阻; 最后,发音器官山持阻到回复原状,就是除阻。例如发塞音[p]时,首先把上下唇合拢,使口腔闭住,这是成阻阶段:然后气流由肺部呼出,被堵在口腔内,这是持阻阶段;最后把双唇张开,让气流冲出,这是除阻阶段。

10.语言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1)什么样的意义与什么样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2)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也可以有几个意义。

(3)甲语言中用一个词来标志的一定范围的事物,在乙语言中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 反过来,其中乙语言的一个词所标志的事物在甲语言中却要用词的组合来标志。

11.什么是构形法? 构形法主要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答案】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即词形变化)的方法。构形法一般有这样几种:

(1)附加法

在一个词内部添加一定的附加词素的方法就称作附加法。作为构形法的附加法指的是给词干

添加附加词素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如英语的“

—复数)

(2)内部屈折法

屈折就是以语音变化为手段的一种词形变化,内部屈折法就是用词根内部的语音变化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例如foot 由单数形式变为复数形式feet 。

(3)重音移动法

词的重音位置的移动也是一种构形法。如俄语中的“pyKH" (手,单数、属格)—"p]hrh"(复数、"r6pola" (城市,单数、属格)—"ropo ~i" (复数、主格),"66xa" (侧面,单数、属格)—"60" (复数、主格)。

(4)重迭法词素(有时是整个词)的重迭可以区别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例如马来语的“guru--guru" (各位教师),"sekOlah-sekolah" 〔许名学柠)都用重佚法夫示复赞的语法意交。

(5)增补法

在有的语言中,某一类词的某种语法意义上的对立除了用附加法、内部曲折法等构形法外,还用历史来源不同而词汇意义一样的不同词根的词来表示。这种方法就称作增补法。例如英语单音节形容词一般用附加法表示级的语法意义的对立: hard(硬的,原级) harder (比较级) hardest (最高级) long (长的,原级) tonger (比较级) longest (最高级) 可是,英语的某些单音节的形容词却用不同词根的词来区别级的语法意义。

(6)外部形态的运用有时,一个词的语法意义要依靠起辅助作用的词(虚词)来帮助表达。如冠词、助动词等就是这样的虚词。

12.什么是同义词?

【答案】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义词。同义词的来源很多,借用方言词和外语词都可以产生同义词。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种种特征,因而创造出舆旧有的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基本相同的新词,形成同义词。

13.词法和句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1)区别: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称作词法。组词成句的规则称作句法。两者是不同

”(书,单数 ,单数的语法意义都是由零形式表示出来的。(地图,单数—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