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国情,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和步骤,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具体途径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通过改造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没收官僚资本主义

根据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反动本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对它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把它变成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我国,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重的革命意义: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消灭了它的买办性和封建性,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消灭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改造民族资本主义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赎买,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即利用其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改造个体私有制

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示范、说服教育和国家援助的办法,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把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农业合作化是根据生产发展的要求和农民觉悟提高情况,采取了逐步前进的三种过渡形式,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第一步是建立农业生产互动组; 第二步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步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对个体手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样采取合作化的道路,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 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贸易保护理论认为,一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某种保护性的措施,而使本国的生产者在其国内市场上获得足以同外来的进口商品进行竞争的优势。贸易保护实施的主要措施有:

(1)进口关税

进口关税是指由政府海关机构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税。征收进口关税的目的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保护本国生产。征收进口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的调整会影响国内商品价格、生产和消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利用进口关税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的做法越来越不受欢迎。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主旨在于使各贸易国都获得最大限度的便利,其虽不主张取消关税,但实际卜是在减弱关税的作用。一些特殊形式的关税(如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等)仍被普遍认为要继续使用。各国政府都未放弃利用关税对本国经济实行保护的权力。即在外国商品进入本国时,对它们征税。

(2)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给予的直接的限制。在配额以内,该商品可以进口; 配额以外,则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处以罚金后方能进口。进口配额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①绝对配额,即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②关税配额,即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兔税待遇; 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以及附加税,或处以罚金。

(3)国家垄断贸易

国家垄断贸易是指由国家授予国有企业垄断某些商品进口的权利来达到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目的。

(4)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它体现在出口所得需按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银行,进口用汇需得到有关当局的批准,本币出入境受到严格管理,个人用汇受到限制。

(5)禁止进口禁止进口一般是针对本国利益或经济发展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商品,如低收入国家严禁奢侈品。

(6)歧视性公共采购

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授权的机构,根据为政府的目的而直接消费的需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或其指定国家产品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政府歧视性公共采购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但是基于某种原因也会采购另外一国的产品,从而达到自己本身所需要达到的政治经济目的。

3.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为什么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

【答案】(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①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世界市场是极其敏感和易于波动的。由于出口主要集中于某些国家和地区,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很容易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多元化,可以分散我国的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避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过大的影响。

②避免买方市场价格垄断的需要不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同时与多个国家发展同一产品的贸易将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单一市场造成的价格不利局面。

③防止倾销控诉

由于中国生产成本低,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产品价格也很低。如果大量产品注入到单一国家市场中,势必会产生倾销的嫌疑,遭到他国的制裁,甚至被这一国家的市场完全拒之门外。

(2)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必要性:

①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谋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理念和时代潮流。

②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结晶,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 ④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3)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必要性:

①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大量自由贸易区,全球对外贸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自由贸易区内部以比世界贸易组织更优惠的条件进行的。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等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打造利益共同体,把自由贸易区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发生着重大影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我国如果落后于人,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新途径和方一式,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紧迫要求。发展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建立稳定和多兀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和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