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些产业中,只有由一家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供给整个市场,才能使生产最有效率的垄断现象。它决定着某些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合理性,并由政府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以保障。在自然垄断行业如果由两家以上的企业进行生产,生产成本将会上升。当在任何产量范围内都有规模经济特征时,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就会下降,并且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产量,一个企业生产总比几个企业共同生产更节约成本,此时就存在着自然垄断。实际上即使平均成本不是处处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自然垄断也可能发生。

2. 折旧

【答案】折旧是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通常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它是由圆定资产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价值周转的一种特殊形式。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损耗价值是逐渐移转到产品中的。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固定资本全部磨损后要进行更新,即在价值上进行补偿,在实物上进行替换。为了保证固定资本及时更新,必须不断地把固定资本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来,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加以累积。这种按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称为折旧; 逐渐按损耗程度提取的那部分金额,称为折旧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摊入产品成本的,以折旧费计入产品成本的过程,是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过程。折旧的计算方法由国家统一规定或由会计准则进行规范。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报废时的估计清理费和残值,按预计使用期限平均计算。

3.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其中r c 为现金一存款比率。

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M +D,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

公式如下:

4. 生产关系

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一所有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5.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6. 国民收入

【答案】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区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7.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经济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8. 所有权

【答案】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作为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指对象的排他胜,一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 作为经济用语,所有权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二、辨析题

9.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一方面,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总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资本积累与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伴而生的,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种最典型的、最深层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开办企业; 二是对私人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按照其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国有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只生产国家消费的产品,是直接为国家机关和军队服务的。这类国有企业并不追求高额利润,通常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实行其再生产。

(2)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于铁路、公路、通信、供水、供气、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