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答案】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舍尔1949年发表了《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这些阶段为:
(1)自给自足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区域之间缺少经济交流,区域经济呈现出较大的封闭性,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散布状态。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乡村工业开始兴起并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乡村工业是以农产品、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主要集中分布在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方。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区域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也不断地扩大。
(4)工业化阶段
这个阶段以矿业和制造业为先导,区域工业兴起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一般情况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纺织等行业,随后是以工业原料为主的冶炼、石油加工、机械生产、化学工业。
(5)服务业输出阶段
在这个阶段,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的输出逐渐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时,拉动区域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的输出。
2.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
【答案】(1)差异
上面的一幅图反映的是杜能的农业圈,下面的一幅反映的是辛克莱尔的逆杜能圈。
①在杜能的农业圈中,他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其他利用方式。杜能模式阐述了最基本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②辛克莱尔的逆杜能圈。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及农民的开发而形成的“无秩序开发状况”随处可见; 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会较少,并有可能放弃耕种或者仅进行临时性耕作; 而远离城市的农民,则由于农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对农地的投入较多,并从事相对集约度高、农业利用价值大的土地经营。
(2)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地租收入对某一固定农作物产品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地租收人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人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3)杜能圈的现实局限性
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条件。
①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
②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
③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 ④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
3. 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赫希曼是世界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对国家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1)极化效应的体现
极化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②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如果北方生产进口替代性产品,南方原来可以按较低价格进目的这些产品,现在不得不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向北方购买。
③在出口方面,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与北方竞争,导致出目的衰退。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这样,就使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
(2)涓滴效应的体现
①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②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4. 经济趋同与趋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发展,你认为是否需要调控,如何进行调控?
【答案】(1)经济趋同与趋异的基本内涵
①经济趋同的内涵
经济趋同是指当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扩大趋势就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