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880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四种。
第一,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第二,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后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或者说中等教育在学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第三,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每万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 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第四,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我们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十分注意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则必然大大加大教育投资总量,当社会经济实力承受不犷这样大的压力,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规模和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当中,存在着追求高目标、大规模、快速度的严重倾向。
2.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梅奥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工业社会学的倡导者。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为期4年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全面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气奠定厂行为科学的基础。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物理和生理的因素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管理者要重视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作用。
(3)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取得平衡。
(4)人的行为是最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者不仅要善于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还要了解人们不合乎逻辑的行为。
3.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什么?
【答案】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③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
⑤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
4. 如何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答案】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战略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学校运营直接环境分析。
①宏观环境。社会宏观环境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高层次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对于宏观环境的审视主要要研究和领悟以下几个基本范畴:第一,观念的发展变化; 第二,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三,政策性项目。
②中观环境。就范围而言,中观环境主要是给学校提供经常性资源的行政辖区内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状况。它对于学校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地方性、微观政治性等特点。
③微观环境。学校经营环境是指学校外部的具体运作环境,它们在微观层面直接影响学校的
发展。这种环境的结构内容大体包括:教育的消费者、行业内的竞争者、行业内外的合作者。
(2)学校条件分析
为了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学校要前瞻性地自我分析,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应当包括两个相关的步骤:首先全面清理学校内部基本条件,然后分析关键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3)学校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①学校战略定位。学校战略定位一般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学校为哪个群体服务以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或组织发展已经和将要建设的重点领域; 确定学校在所在服务领域中所要争取的地位。在现实战略定位中,抓住外部机会与建构内部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②学校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在战略规定的时间内学校发展所要追求的最终结果。完整的学校战略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两类。总体目标要说明学校未来在所属学校群体中的位置、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指标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水平等,它指向学校争取实现的宏观业绩。分项目标是对学校工作和运行的各个主要具体领域提出的发展性目标,它们是学校在战略规划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证。
(4)战略进程设计
战略进程设计包括进展阶段预想和战略模式策划。
①战略实施过程的主要阶段设计。阶段设计即设计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分为几步解决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目标直接相关,落实到文本上,除了把阶段目标陈述清楚以外,还要尽量澄清每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指标。
②战略模式选择与组合。要注意以下方面:模式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不是表面工作; 以项目管理的机制确保模式的实现:不同战略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几种类型结合使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应当有轻重之分,并尽可能寻求这些模式的结合点,使得它们能够发生协同效应。
(5)实施战略的资源保障
完整的战略规划需要对实施战略的支持条件进行策划,以便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发和组织这些资源,为战略实现提供保障。除了资金、设备和设施、信息、工作人员以外,特别要注意战略领导的组织因素和政策因素。
5. 管理理论对领导问题的研究有哪几种角度?
【答案】在现代领导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了分别以特质研究、行为研究和领导情境研究为中心的二个不同阶段。
(1)特质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早期研究中,人们对领导行为的研究集中于领导者的特质上,这种研究的出发点是把领导者看作先天具有领导素质的人才,而被领导者不具备这些素质,因此人群可以分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类,领导者是组织的中坚和“救星”。这类研究偏重于研究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目的在于为挑选领导人才提供参考标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