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课程

【答案】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其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2.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3.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二、简答题

4.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案】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其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1)主要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又不能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④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而增加了个人与管理者的隔阂。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对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启发

①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在新经济时代,管理者应认识到人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收益。

②要尊重员工的利益,变“控制”为“尊重”、“关心”,要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工作水平。

③应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在发挥正式组织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注意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以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对照检查自己,以便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质量。但也应注意防止非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尽量克服或避免由于工作人员间的拉帮结派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

④加强沟通,实施情感管理。通过对员工情感进行有效管理,可以缩短与员工的心理距离,了解员工对工作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员工在生活与个人发展上的需要。要发扬民卞,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给员工提供管理的机会与条件,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给员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开诚布公、相互尊重、关心、协作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5.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案】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和指导。

(1)监督包括观察、检查、调查、访问、监察、考核、督促等作用。

(2)指导包括指示、引导、辅导、帮助、鼓励、启发等作用。

就教育督导职能活动的内容而言,主要的就是监督和指导。其他的均可看作是这两种职能活动的延长、作用、结果或者方式、手段。

6. 应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性的从教能力?

【答案】教师在提高教师专业性从教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开发某领域内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技术

教师培养是双专业教育,它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既要突出教育专业课程的教育,又要保证不低于大学相同专业程度的学科教育。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课程陷入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单薄,专业学科知识过窄而不实用,教育学科课程贫乏落后,教育实习不足的困境。针对此问题,需要采取开放式的师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具有核心属性的高度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技术。

(2)增强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独立自主性

相当程度的独立自主性是专业性工作的必要条件。所谓独立自主性是指专业人员在其执行业务时对其业务领域内一定范围问题的处理是根据其高度的专业素质而作出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对其所负责的事务通常可作全权处理而避免外人不合理的干涉。教师工作的相当程度的独立自主性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取得职业声望和教师个人尊严,形成教师权威的前提条件。

(3)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现实中仅具有最低限度的职业意识和最小限度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还大量存在。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是决定教师职业社会声望的实质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自学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才能促进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教师的专业性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因此,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居于核心地位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增强教师的独立自主性,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从教能力。

7. 如何理解当代校长的角色? 你认为学者担当校长的利弊何在?

【答案】(1)当代校长的角色

①校长的角色与教育产品的属性有直接关系。教育产品的公共性程度随着时代的变化、管理理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从而导致校长角色的变化。

②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逐渐被认可,市场元素介入,使得加强学校自主管理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校长就成为具有一定管理自主权的学校管理者的代表。

(2)学者担当校长的利与弊

通过分析学者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和校长要承担的相应职责,对学者担当校长的利与弊具体分析如下:

①学者担当校长有利的一面

学者具备的许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有助于担任校长一职的,诸如:

a. 学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校长要对广大师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校长还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者所具备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恰好可以满足校长的这一职责要求。

b. 学者掌握着精深的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校长要熟悉和了解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