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普通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管植物。

【答案】维管植物是指那些发展出能较好的输导水分、无机盐、营养物质的输导组织的植物,它包括用孢子繁殖的低等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用种子繁殖的维管植物。

2. 反射弧。

【答案】反射弧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元、效应器5个环节。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

3. 生态平衡。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然调节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

4. 内分泌。

【答案】内分泌是指激素是由细胞分泌到体外的,有别于另外一些通过管道将某些物质分泌到体外的分泌方式。

5. 表型。

【答案】表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菌落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等。

6. 种群。

【答案】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7. 体液调节。

【答案】体液调节是指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作用的调节。

8. 古细菌域。

【答案】古细菌域是指根据16S rRNA 序列分析,生物进化中与真核生物亲缘关系更密切的一类原核生物。栖息于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古生菌可再分为4亚群:泉古生菌,广古生菌,初古生菌,纳古生菌。

二、简答题

9. 简述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答案】克隆选择是指在个体发育早期拥有多种多样的抗体产生细胞,每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当抗原进入机体与相应受体细胞结合后,可诱导该细胞活化,进行増殖分化,产生大量分泌抗体的细胞和记忆细胞。

克隆选择学说也称为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认为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克隆,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受体,能与相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发生互补结合。一旦某种抗原进入体内与相应克隆的受体发生结合后便选择性地激活了这一克隆,使它扩增并产生大量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与被选择的细胞的表面受体相同。克隆选择学说的核心论点是:

(1)带有各种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克隆早已存在,抗原的作用只是选择并激活相应的克隆;

(2)细胞受体和该细胞后代所分泌的产物(抗体)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10.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植物有哪些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答案】(1)传粉指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传粉的主要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植物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有: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或异位、以及花粉落到本自花柱头上不能萌发、或不能完全发育达到受精结果等。

11.何谓基因库?请设计构建一个动物或植物基因库的基本方案。

【答案】(1)基因库的定义: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

(2)基因库建立方案:如建立植物园“活植物基因库”,或提取该种群的基因,建立基因文库保存。

1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细胞的形态结构较简单,内

含有细胞质和类核,外面包有质膜,多数在质膜外还有一层硬的细胞壁,使细胞保持了一定形状。

(2)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由膜把细胞分成了许多功能区。最明显的是含有单位膜包围的细胞核,还有原核细胞所没有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

13.请详细叙述被子植物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过程。

【答案】被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上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

光反应主要是将光能变成化学能并产生氧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进行,包括水的光解、的释放、及NADPH 的生成等,反应需要光。

(2)碳反应

碳反应是不需要光就能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

羧化阶段:还原为糖。碳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被固定,生成最初产物3-磷酸甘油酸。

氧化还原阶段:

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三碳糖,即3-

磷酸甘油醛

的再生:5个转变成3

个五碳糖的再生需要

14.什么是物种?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隔离的较小种群比较大种群更容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1)物种的定义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在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交替分布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他的物种群体存在生殖上隔离。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锁链上的基本环节。

(2)物种的形成

生殖障碍造成物种分离,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隔离很长时间后会产生生殖隔离,即使重新重叠分布也不能交配,这两个亚种就成为了两个新的物种。

物种基因突变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多倍化是快速产生新物种的途径。

(3)隔离的较小种群更易产生新物种的原因

隔离的小种群,由于它们的基因频率更容易由于偶然的因素(基因漂变等)而改变,加上新

地区的不同环境因素的选择,使小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因而比大种群更容易产生新品种或新种。

三、论述题

15.论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答案】有丝分裂是分裂间期DNA 进行复制后,将复制的DNA 以染色体的形式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都得到一组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

(1)前期:是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阶段。间期细胞进入前期的最明显变化是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的出现。

(2)前中期:是从双层核膜破碎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的阶段。双层的核膜开始破碎,形成分散的小泡,核纤层解聚。

(3)中期:从染色体排列到纺锤体的中央即赤道面上到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阶段。各染色体都排列到纺锤的中央,它们的着丝粒都位于细胞中央的同一个平面,即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中期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4)后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阶段。染色体的着丝粒在中期就已分为2个,因此中期以后各染色体的2个单体实际已是2个独立的染色体。由于动粒微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