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治疗。
【答案】基因治疗是指向受体细胞中引入具有支持功能的基因,用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或是利用引入基因以杀死体内的病原体或恶性细胞。
2. 自然突变。
【答案】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3. 系统树。
【答案】系统树是指按动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历程将不同的动物类群分别标示在一个分支图中形成的树图。
4. 细胞周期。
【答案】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后者包括DNA 合成期(S 期)以及S 期前后的2个间隙(期)。
5. 解偶联剂。
【答案】解偶联剂是指能消除类囊体膜或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解除磷酸化反应与电子传递之间偶联的试剂。
6. 细胞内液。
【答案】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男)和30%(女)。
7. 细胞学说。
【答案】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万提出的,指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经分裂而产生。
8. 基因组。
【答案】基因组是指单倍体细胞中所包含的整套染色体。
二、简答题
9. 简述物种形成的方式。
【答案】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异域物种形成
异域物种形成是指在被隔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新的物种同老物种之间的性状分歧和生殖隔离的形成,其中自然选择对异域物种形成起主要作用。
(2)彼此独立发生的相似的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可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条件下形成。
并行的物种形成
并行的物种形成是指同一物种的后代在不同地方彼此独立地形成有相似适应性状的物种。 (3)多倍体植物一经产生就是一种新的物种
在渐进的物种形成中,进化的原材料最终来自结构基因的点突变,物种形成是突变、重组、选择和隔离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遗传的变化中发育调节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和整倍性的变化等变异作用,物种形成过程能比较迅速甚至跳跃式完成。新的多倍体植物一经形成,就和它的二倍体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瞬时”就成为另外一种新的物种。
(4)物种形成可能是渐进的也可能是跳跃的
点断平衡模式认为新的物种是跳跃式出现的,一旦形成,将长期处于表型平衡状态,直到另一次物种形成的突然出现。
10.简述进化理论的发展。
【答案】达尔文式的进化与非达尔文式的进化;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物种绝灭和灾变。
11.为什么说与无脊椎动物相比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是进化的最高峰?
【答案】脊椎动物代表着发育进化的最高层次。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形成了中空的背神经管,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只有神经节或神经索,头部的几个神经节趋向于融合在一起形成脑。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来源于胚胎背部外胚层内褶而成的神经管,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神经管的前部发育成脑,然后分化为前脑、中脑、后脑三个脑泡;后部发育成脊髓。前脑进一步分化为端脑和间脑。端脑将发展成大脑,间脑将发展成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后脑(菱脑)进一步分化为脑桥、小脑和延髓。
(2)整个神经系统区分为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延伸出来的成对神经索组成,伸向身体各处。
12.比较糖发酵作用和有氧氧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糖发酵作用和有氧氧化的相同之处:
(1)实质上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
表
13.例说明从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直至个体的过程。
【答案】(1)人体的细胞 人体的细胞有
(2)组织
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成的细胞群体称为组织。人体有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些组织执行不同的功能。
(3)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例如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4)系统
由功能不同的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人体至少可以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14.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移入亿个,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使人体的细胞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分为很多类型。 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培养24h ,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
【答案】培养于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大约每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1)一个细菌在30min 后就会增加为2个细菌
钟后就增加为8个细菌
24小时将完成48个世代。呈J 型增长曲线。 (2)依此类推,t 代之后,细菌数量60分钟后就增加为4个细菌,90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