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月革命
【答案】一月革命,又称“一月风暴”,是指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发起的向上海市党政领导机关夺权的事件。1月2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等二十多个造反组织在江青、张春桥的指使下,成立了“打倒上海市委大会筹备会”。4日,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的名义从北京回到上海,积极准备夺取上海市委的权力。4日和5日,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被“造反派”夺权。6日,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工总司”等32个造反派组织在上海人民广场召开大会。会议宣布,不再承认陈丕显、曹荻秋为上海市市委书记、市长,并要求党中央彻底改组上海市委。此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实际权力落到了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一伙手中,拉开了“全面夺权”的序幕,继而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局面。
2. “三通四流”
【答案】“三通四流”是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
”“三通”、“四流”使两岸关系从封闭、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通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隔绝、
对峙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相互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増进共识。两岸的交往也对双方经济的交融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岸交往还促进了岛内统一力量的发展,抑制了“独”势力的发展。
3.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
,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
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4.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
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各金; 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5.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了欧事研究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6.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7. 古田会议
【答案】即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地点在福建上杭县古田
,而名。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这个《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主要表现有: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纠正方法主要是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同时严格组织纪律。古田会议的《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一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会议。
8. 庐山会议
【答案】庐山会议是指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从8月2日至16日,是中共八届八中全会。7月2日至22日为庐山会议前期,主要是继续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7月23日至8月16日为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议方向急转直下,变为进行反右倾斗争。
9.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
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10.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
《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我即万理之主宰。 “天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
二、论述题
11.试述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推广。
【答案】(1)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又进一步提高,但是后来发展出来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1978年,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四川省委实行“休养生息”、“放宽政策”的方针,在基层开始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允许农民包产到组或包产到户。
(3)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于1979年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
,强调各级行政部门应该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若干问题的决定》
他们的生产自主权,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随之开始出现,包产到组、包产到户逐渐推行;1980年9月,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强调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此后,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基本上变成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2.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陈独秀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任过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努力传播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但后来犯了“右倾”错误,发展成“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招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严重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早在我党“三大”时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候,更加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投降主义谬论,并在实践中拱手把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