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 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2. 洪宪帝制
【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年12月12日,
,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称帝引发了护国战争爆发,也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失去了列强的支持。
3. 八七会议
【答案】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它的主要内容有: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③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为了把党的工作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于1978年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全会之前,党中央专门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为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5. 《湘江评论》
【答案】《湘江评论》是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湖南主编的一份刊物,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出版,该刊物是为湖南各阶层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服务。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政治,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毛泽东在该刊物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一系列文章,号召人民大众要联合起来,敢于斗争,争取胜利,受到进步人士的欢迎,遭到反动军阀的镇压。1918年8月,《湘江评论》被军阀张敬尧查封。
6.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
1933年1月,1936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
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7. 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
《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我即万理之主宰。 “天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
8.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
,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十
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9. 四行二局
【答案】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资本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支配全国货币金融的总枢纽。“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建立和掌握了“四行二局”以后,又运用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商业银行和钱庄。
10.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答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
基层单位开展的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运动。从1963年到1964年,在农村进行的叫“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的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二、论述题
11.试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财经战线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成就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建国初期,为了稳定局势,中国共产党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海关,统制了对外贸易,实行外汇管理。没收的官僚资本,收购、征购、征用以及没收的外资企业,都变成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这样,加上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②平抑物价,稳定经济秩序。1950年,人民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首先取缔金银、外币投机,发布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的命令。随后调集粮食、面纱等物资,在投机猖獗的城市进行抛售,从经济上制止物价疯涨,打击投机资本。同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平衡国家财政收支。
,规定统一全国财③统一财经。1950年,政务院通过《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很快平衡了国家财政,稳定了物价。
④明确争取国家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在此基础上,国家积极进行土地改革,调整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关系,并为节约经费而精简国家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以上措施,到1953年,新中国经济水平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并有进一步发展。
(2)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能正确分析当前的社会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与补救;
②新政权的成立和初步巩固,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干预经济建设。通过将没收的官僚资本和收购、征购、征用以及没收的外资企业变为国营经济,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国家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
③及时有效的措施,如统一财经、发行公债、调整现有工商业、及时纠正偏差等。
12.试述五四爱国运动的简要过程和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1)简要过程
①第一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