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827汉语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2. 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答案】说:喜欢,后来写作“悦”。
3.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且:而且,连词。
4.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 .
【答案】趋:快步走。
5.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左传·僖公四年》
【答案】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二、名词解释
6. 《说文解字》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
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7.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8.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9.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10.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11.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三、分析题
12.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古字形和本义。
败 斤 元 载 寸
【答案】(1)败:会意。从贝,从攴。本义:毁坏,搞坏。
(2)斤:象形,本义:砍木头用的斧子。
(3)元:会意。从一,从兀。本义:头。
(4)载:形声。从车(去掉车后的部分)声。本义:乘车。
(5)寸:指事。从又,从一。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13.说明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1)本
(2)沐
(3)及
(4)責
(5)縣
(6)鹿
(7)武
(8)景
(9)目
(10)夭
【答案】(1)本:指事。从木,一在其下,表示树木的根。
(2)沐:形声。从水木声。
(3)及:会意。从人从又。
(4)責:形声。从贝朿聲。
(5)縣:会意。从系持倒首。
(6)鹿:象形。
(7)武:会意。
(8)景:形声。从日京声。
(9)目:象形。
(10)夭:象形。
14.说明以下句子各包含什么样的句法特点。
(1)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2)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左传·宣公二年》)
(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