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艺术学院624戏剧学基础之西欧戏剧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托勒尔
【答案】托勒尔是德国表现主义的诗人和戏剧家,与乔治·凯泽齐名,是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德国剧作家。托勒尔的戏剧特色,在于他的戏剧与他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几乎他的每一部剧作都带有政治主题,宣扬他的左倾政治理念。其代表作品有《群众与人》、《请注意,我们还活着》等。
2. 索福克勒斯
【答案】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他在戏剧创作方面很有才华,曾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据说他的剧作有130余部之多,流传至今的只有《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七部,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剧中他首创了“倒叙式”的结构范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并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3. 境遇剧
【答案】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创作的戏剧,他将其称为“境遇剧”,视之为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它们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创作原则来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强调对情境的刻画,常常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代表作品为《禁闭》。
4. 正剧
【答案】启蒙时期创立的一种戏剧形式,又称“悲喜剧”或“启蒙戏剧”。它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在思想上,它赞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和专制制度; 在形式上,采用日常语言,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生动活泼。法国的狄德罗和德国的莱辛等对此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大力提倡,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是这一戏剧理论的成功实践者,主要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等。
5. 《费德尔》
【答案】《费德尔》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古典主义剧作家让·拉辛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费德尔爱上继子的故事,作品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贵族妇女的微妙心理,透露出理性主
义气息,作者拉辛将戏剧中的“三一律”原则运用自如,风格严谨,语言自然典雅,使《费德尔》成为一部经典悲剧。
二、简答题
6. 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任选)为例,谈谈人文主义戏剧的思想特色。
【答案】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同时人文主义文学注重描写现实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文学将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斗争武器,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欲望要求,肯定了人的权利,传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为例,其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主要有:
(1)表达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人们普遍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新国王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私欲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嫂嫂,又以奸诈的手段企图置王子哈姆雷特于死地。克劳狄斯象征着文艺复兴晚期以满足个人私欲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颠倒混乱”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颠倒混乱”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其实质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者同新旧社会邪恶势力,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尖锐矛盾的反映; 同时也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的普及。
(2)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雷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但是,这种美好的世界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已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 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最后他虽然杀死了敌人,但仅仅是除掉了一个恶人,而不是整个人文主义者整个理想和事业上的成功。
(3)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哈姆雷特对人的这种认识是偏激和悲观的,但却有其历史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概括性,因为这实际上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个性解放的口号下人们“为所欲为”、一味放纵情欲带来的社会罪恶。正是对人的问题的这种思考,使得哈姆雷特的言行越来越游离于为父复仇的宗法责任和“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越来越脱离历史现实的轨道而直逼无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面对这样的本原性思考,复仇就无足轻重了。而且,既然人在本
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他为父复仇、“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劳狄斯,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雷特复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见,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雷特所处的封建势力虽然己经腐朽但仍占统治地位,并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新的罪恶势力与之结合,在力量对比方面暂时还大大超过了人文主义所代表的新生力量。
总之,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7. 简述皮兰德娄戏剧结构的怪诞性。
【答案】所谓怪诞性,最早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发掘出来的罗马时期的装饰图案,这种图案中植物、动物和人的形体发生了奇异的组合变化,产生了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传统的戏剧结构是为人物、情节服务的,而皮兰德娄却以情感代替思维引导戏剧的发展,打破了“三一律”原则,创造力符合其戏剧主题的结构形式。
(1)皮兰德娄戏剧的中心是人,但其戏剧中的主人公井不是一开始就出场,而是由生活化的场景拉开全剧的序幕,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困惑状态,无法清晰的了解到剧情发展的进程,充满了悬念。此后,主人公登场,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营造出一个与前文中他人描述中的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主要是依靠主人公内心独白而实现的。而到了结局部分,皮兰德娄仍然会将真相隐藏,形成开放式的结构
(2)皮兰德娄还经常采用“戏中戏”的手段。在他大部分的剧作中,“戏中戏”具有独立性,并不依附于其他的情节或关系,与外部的戏并列存在,形成两条共同发展的线索,相互碰撞,水乳交融。通过这种“戏中戏”结构,皮兰德娄揭示和体现了生活和戏剧的矛盾、真实与虚假的矛盾,充满了个人的艺术思想与生活哲思。
总而言之,皮兰德娄的剧作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对生活的表演和讨论,使观众也可以参与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充满矛盾的怪诞效果。
8. 试比较古典主义悲剧和古希腊悲剧的异同。
【答案】在悲剧理念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以古希腊悲剧为楷模,承袭了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追求崇高、严肃的风格。但是,古典主义悲剧尤其强调理性的重要作用,呈现了与古希腊悲剧最大的不同。
(1)在主题上,古典主义悲剧受到政治的影响,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其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中的政治内涵得以增强。
(2)在题材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与古希腊悲剧基本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而不以人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