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工业大学950分析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气浮分离法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是什么?
【答案】往含有待分离的离子、分子的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与水相中的离子或极性分子连接在一起,非极性端向着气泡,表面活性剂就将这些物质连在一起定向排列在气-液界面,被气泡带到液面,形成泡沫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 怎样分别滴定混合液中的。
【答案】试液中加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用计算
溶液除去过量的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的量的差值计算
加入
的含量。
等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显红色,但它与
不显色。
将
还原成
过量的
除去,然后加将
氧化成
以
标准溶液的量可
加热煮沸
被还原为
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根据消耗的
为催化剂,用
加入过量的
标液,使
的含量。另取一份试液,以
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根据加入
标准溶液的量与消耗
3. PAN 在pH=2〜12范围内呈黄色,它与
【答案】在pH=10〜12含有
为此,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 , 即可用PAN 作为滴定的指示剂,简述其原理。
滴定之前,由于先与
的溶液中,当加入CuY 和PAN 时,发生以下反应:
置换出CuY 中的进而生成Cu-PAN ,故显红色。滴入EDTA 时,
,生成CuY 和游离的指示剂。
反应,当滴定至终点时,过量1滴EDTA 即可从Cu-PAN 中夺出
的PAN ,终点时显浅绿色(蓝色+黄色),故CuY 和PAN 可作为滴定
4. 说出三种光学分析法的名称,并简单的说明之。 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紫外线可见光照射吸光物质的溶液,用仪器测吸光度,记录红外色谱法:用红外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就吸收红外光,为振转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用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对样品照射,可以使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最重要的是氢谱。
5. 请简要说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因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因此这两种仪器的两个最主要的不同点是光源和试样状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空心阴极灯,提供的是线状光谱,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氢灯(或氘灯)和钨灯,提供的是带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试样需C 的高温使试样原子化,而紫外-可见分光原子化,因此需用火焰或电热石墨炉提供2000〜3000°
光度法的试样只要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放入石英或玻璃比色皿中即可。
6. 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本质决定?哪些因素与沉淀条件有关?
【答案】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一般认为,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时,当沉淀(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离子通过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晶核形成之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仍在向晶核表面扩散,并且进入晶核,以致逐渐形成晶体(即沉淀微粒)。按照沉淀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沉淀分为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两类。形成何种类型的沉淀,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本性,但也与沉淀进行的条件有关。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速度称为聚集速度。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速度称为定向速度。定向速度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的本性;聚集速度主要由沉淀时的条件所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溶液中生成沉淀物质的过饱和度。聚集速度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二、计算题
7. 将0.015mol 的氯化银沉淀置于500mL 氨水中,若氨水平衡时的浓度为0.50mol/L。计算溶液中游离的
【答案】
浓度。(已知:
配合物的
)。
8. 在与别为
【答案】先求
的总副反应系数
的溶液中,当
配合以外的总浓度)时,计算
和
] 再求
的平衡浓度
,问有无
沉淀的生成?
分
(除掉
9. 计算0.050mol/LA1C13溶液中
【答案】溶液离子强度的求解
的活度。
查表可知由德拜-休克尔公式计算
同理求出 10.
势E=1.17V,求
溶液,加入固体亚铁盐使其还原,设此时溶液中的转化率。
根据反应关系有,
则,
根据能斯特方程,
解得,
11.安络血的相对摩尔质量为236, 将其配成lOOmL 含安络血中,在
=355rmi处测得A 值为
得
12.以铬黑T (EBT )为指示剂,在pH=10的定0.02000mol/L的的浓度为0.10mol/L:
(1)能否准确滴定
?
平衡电
【答案】电对的还原反应为:
的溶液,盛于1cm 吸收池
试求安络血的和值。
【答案】由
缓冲溶液中,用0.02000mol/L EDTA滴
时,存在共存离子,其浓度是0.010mol/L。若在化学计量点时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