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境

【答案】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2. 实体

【答案】实体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它是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但它不需要物质上的存在。实体还可以被视为包含子集的集合。在哲学里,这种集合被称为客体。

3. 身体图式

【答案】“身体图式”是法国哲学家梅洛·旁蒂提出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超越认识论美学局限的理想支点。梅洛一旁蒂在批判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康德的“图式”、胡塞尔的“身体意向”等理论,论证说明“身体”作为源初意向性所在,决定着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体认。对于美学研究而言,“身体图式”理论小但有助于解决“感性与理性如何统一”等疑难,而且为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供了可能。

4. 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它的特点是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形式美对美的具体内容带有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紧密联系。

5. 直觉即表现

【答案】“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子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6. 荒诞主义戏剧

【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7. 审美移情

【答案】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人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8. 味

【答案】“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仲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二、论述题

9. 试述学习美学的原因。

【答案】(1)客观环境的要求

①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a.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b. 在伟人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和能够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

②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a.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能把娱乐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对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b. 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需要从审美上去探索艺术的规律。

(2)主观发展的要求

①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

②无产阶级的审美观的需要

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吸取美学史上的积极成果,才能逐渐形成。

③正确的审美观的需要

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10.试述柏拉图对文艺的社会功用及来源的看法。

【答案】(1)文艺的社会功用

①理想国的理想是“正义”,即城邦里各个阶级都站在他们所应站的岗位,应统治的统治,应服从的服从,形成一种和谐的有机整体。

②柏拉图的理想国公民与性格

a. 柏拉图把理想国的公民分成三个等级:最高的是哲学家; 其次是战士; 最低的是农工商。

b. 柏拉图将人的性格也分为三个等级:相当于哲学家的是理智; 相当于战士的是意志; 相当于农工商的是情欲。

③柏拉图还检查了文艺摹仿方式对于人的性格的影响

柏拉图分析的文艺摹仿的三种方式:

a. 完全用直接叙述,如悲剧和喜剧;

b. 完全用间接叙述,“只有诗人在说话”,如颂歌;

c. 头两种方式的混合,如史诗和其他叙事诗。

④柏拉图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基本态度

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 如果从政治标准看,一件文艺作品的影响是坏的,那末,无论它的艺术性多么高,对人的引诱力多么大,哪怕它的作者是古今崇敬的荷马,也须毫不留情地把它清洗掉。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①灵感的两种解释

a. 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这个解释是在最甲的一篇对话《伊安》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