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8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5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1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944美学原理之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28
一、名词解释
1.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2.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此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3. 形与神
【答案】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远。
4. 美学
【答案】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 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 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5. 审美移情
【答案】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人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6. 艺术美
【答案】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7. 情象
【答案】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情是精魂,象为形质。无情,象不生; 无象,情不能附着。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8. 意境
【答案】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二、论述题
9. 阐述美与人生的关系。
【答案】美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在:
(1)美与人生有着内在统一性
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是人的生存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①实践不仅指物质生产活动,还包含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的艺术和审美活动
审美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整个人生可以看作一个审美和艺术活动的舞台,同样,艺术和审美的舞台亦是浓缩着的人生实践,所以,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
②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的生存实践之中,并且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
随着考占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出土文物都说明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甲一在原始社会,审美活动就交织在祭神舞乐之中,成为原始人生存狂欢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审美活动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实践的需要
从人类总体说,除了最基础的物质生产劳动以外,审美活动也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④审美实践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人生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就艺术创造这个最高级、典型的审美活动来讲,必须在生存实践中才能获得内涵。
(2)美是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且是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①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它是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同时,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②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换成审美境界。这个条件就是人生修养。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转换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其生成机制在于精神上的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这种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因各家学说的小同而有差异,但就它们共同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点来说,却是完全一致的。
10.朱光潜曾说“艺术化的人生”,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艺术化的人生”
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既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主旋律”,又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核心。他在《谈美》一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化”,认为离开人生,美和艺术都无从谈起。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而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所以,没有人的参与,美就无从产生。同样,“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不仅如此,美和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生存的艺术化。可见,美和艺术说到底是为人生的,离开人生,美和艺术的价值也无从谈起。由此可以看出,重视美育是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突出特色,人生的艺术化则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2)“艺术化的人生”的内涵
在朱光潜的美育理论当中,“人生的艺术化”蕴涵着人生的情趣化、超脱化、道德化和完满化四个方面的含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