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2)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硬新闻

【答案】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2. 新闻背景

【答案】新闻背景是指对于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它通过引用有关材料,应用交代、说明、解释、对比、衬托等手法,显现或暗示新闻事实的成因、意义等,藉以深化新闻主题,帮助受众透过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事实的本质及其对周围事物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被称为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不是新闻事实,是有助十理解新闻事实的必要材料,运用时务必精挑细拣,尽量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以内。

3. 消息的主体

【答案】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又称主干、正文。消息的主体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消息主体具有以下特点: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4. 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5. 理论新闻学

【答案】理论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的新闻学研究。理论新闻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学原理、新闻理论、新闻概论、新闻传播学、新闻广播电视概论等。理论新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学理基础,使之避免流于技能应用与操作性的层面。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与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共同构成广义新闻学有机的、完整的新闻学科整体。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逆向思维找角度? 试举例说明。

【答案】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

角度。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突破老一套的模式。多一个角度就多一条出路。

例如:《中国记者》1995年第6期上有一篇采访心得,讲的是一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往年化肥滞销,今年供不应求,农民要起大早,排长队买化肥。有人建议他在报刊上反映一下“买化肥难”的问题。他觉得这确实是一个角度,但反过来想一想,这个事实从另一方面不是说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舍得向土地投资了吗? 这是一个更新、更积极、更有价值的角度。

7. 写好消息主体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写好消息主体需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消息的题材安排合适的结构,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叙述要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3)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4)提倡多段落,每段字数要少,段落尽可能短,熟练运用新闻跳笔。

8. 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2)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①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它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报业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张报纸与所有读者全方位对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已经不可能。其原因在于读者人群,换言之,“大众”发生“裂变”。报纸定位多元化,读者分层明确,自然要求不同报纸的记者要根据本报所面对的读者群的需要,根据本报的舆论引导方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各自新闻报道领域中的针对性问题。

②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环境里,尤其像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中,不断有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新事物出现,读者的心理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敏锐地追上新现象,对新问题、新趋势所进行的

报道,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9. 简述新闻整体真实性的三种类型。

【答案】新闻的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的事实真相。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

新闻整体真实的类型包括:

(1)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

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事件都有广阔的时空延续,媒体对它们的报道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形。大事件一般都有持续的发展过程和多种因果关系,媒体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揭示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个体事实的报道只能体现局部真实,随着事件发展进行多次报道,体现的则是对整个事件或全局的真实。

(2)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

指按照不同类型的客观事实的比例,真实地报道这些事实的量比。即坏事与好事、消极现象与积极现象、成绩与挫折、优点与缺点、顺利与困难等这些对立事物在社会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有的具有普遍性,是大量的,有的不具有普遍性,是个别的、少量的。记者从事实的联系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别的事实的量比,按照不同比例再现这些事实,达到对立事物分布的整体真实。把整体真实视为选择不同类别事实比例的真实,是记者从宏观角度认识生活的重要理念。

(3)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

指对客观事件的报道要符合该事物固有的真相,分清假象与真象,在真象事实与假象事实的联系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事物的假象与真象都是实际发生的,被反映后都具有表象真实。事物的真象和事物自身的本质一致,而假象则恰好与事物的本质相分离,但后者一般在新闻的持续报道中反映。误以假象为真象或误以真象为假象,都蒙蔽了事实的真相,常常造成新闻报道的整体失实。

10.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有什么特点?

【答案】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是指利用传统媒体或网上信息库所提供的现有的新闻资源,通过筛选、集成、配置、整合,进行第二次加工、深度开发等编辑手法,使其增加信息含量和提升新闻价值,重新改写出的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报道。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具有以下特点:(1)同类事件的综合

一个新闻事件常因为孤立而单薄,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如果把类似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增加了信息的厚度,就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2000年11月1日,“东方新闻”在滚动新闻中陆续报道了“一架新航波音747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失事”、“一架俄制安一26型客机在安哥拉的索里莫爆炸”等空难新闻。一两起空难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并不稀奇,可细心的编辑发现,从10月31日晚上11时至11月1日晚上11时,全世界先后有7架飞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事故。于是,他们对7条空难新闻进行综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这条新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