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理论新编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报告记者

【答案】报告记者又称“手抄新闻记者”, 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从业者。大约在十五六世纪前后, 在地中海沿岸以威尼斯为中心的一些商业、交通业、造船业和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中, 出现了一些专门以收集、编写和传播各种市场价格、商贸情况、船舶交通、道路安全、旅游气象等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为生的人。他们把收集到的各种相关信息用手工抄写, 提供给前来进行商贸、金融和旅游活动的人。

2. 新闻价值的规定性

【答案】新闻下作者是根据人们具有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的共同需要这一客观标准来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 而受众则是根据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是否能满足上述需要来评价、衡量新闻的。这样, 新闻工作者的动机和新闻所取得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统一。新闻价值观与表现形式在这里具有了明确的、完整的界说。在这个定义中, 我们还可以给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提供一个衡量评价新闻价值的标准。即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出价值判断时, 是以满足上述“需要”的多少和程度作为标准的。换言之, 对“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越充分, 价值就越大, 如果能满足其中一种需要, 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这样的新闻事实, 这样的新闻报道, 具有新闻价值的。

3.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 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 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 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 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 供中央机关参阅。

4. 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

【答案】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是指新闻从业者在思想意识与品质上的锻炼和修养。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他不是把新闻工作仅仅看做是自己挣钱吃饭借以谋生的一种职业, 看

作是一种个人的事业,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崇高的社会事业, 视为一种为国家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工作, 自觉地抛弃一切个人杂念, 用一种执著的事业追求和职业热情努力工作, 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而不懈奋斗。

5. 舆论不一律

【答案】舆论不一律是指人民内部的不同群体, 由于在职业、阶层、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 形成不同的舆论。这种舆论的不一律, 是必然的、普遍的和经常的。

6. 广播

【答案】广播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电台最早是娱乐工具。1920年8月31日, 美国底特律8MK 实验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10月27日, 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的KDKA 电台颁发营业执照, 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 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11月2日晚上8点, I}KA电台开始播音, KDKA 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1940年12月30日, 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呼号为XNCR , 发射功率约300瓦, 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二、简答题

7. 怎样认识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答案】新闻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主要有:

(1)开阔办学视野, 实行“大新闻传播教育”

如今, 世界己经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 信息与传播已经成了人们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信息, 也不可能离开传播。对新闻传播知识与素养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成了全社会的一种需要。因此, 我们应当把新闻教育放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其意义和功能, 要确立起“大新闻传播教育”的观念, 要从为社会与公众提供有效的媒介知识教育服务和提升全民族的媒介素养的角度来确立新闻传播教育的观念、政策及对策。 “大新闻传播教育”观念下的新闻教育应当是院校教育与媒介机构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要把新闻教育列入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教育结构和体系中, 把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 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与知识水平作为重要内容。

对在职新闻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纳入全国新闻人才培养的大框架和大格局中予以高度重视, 大力加强。要注意在培训机构的布局、培训目标的确定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上多下工夫, 以使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发展。

对民众的媒介知识与素养教育也要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 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媒介教育, 通过这种社会教育真正实现“大新闻传播教育”所确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