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伦理学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自由是指( )。
A. 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 按照人的意志行事
C.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D. 我行我素独往独来
【答案】A
【解析】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相互对应的历史观范畴,必然王国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尚未认识和掌握,人的活动不得不受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自由王国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史的规律成了历史的主人,从而能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形态。
2. 经济基础是指(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答案】D
【解析】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与“上层建筑”相对应,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
3.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 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 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 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D. 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干中一些哲学家认为因果关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观精神的产物
B. 客观精神的显现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一中把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本质规定性,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5. 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上,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
A.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不承认相对静止
B. 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C. 把静止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①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 ④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6.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 )。
A. 能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时间和空间
D. 运动
【答案】B
【解析】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
7.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近代唯物主义
D. 宗教哲学
【答案】A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属于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 “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是( )。
A. 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科学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与手段的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把目的理解为人在思维中对活动的结果,人在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手段。创造手段和使用手段是人的本质的特点。手段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体现,又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人是目的,也是手段。”
9.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答案】D
【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歪曲、错误的反映。A 项,因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此,不存在绝对真理。B 项,真理和谬误都是有条件的。C 项,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其本质都是主观的。
10.在社会观念结构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宗教
B. 哲学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
【答案】C
【解析】政治法律思想在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同时也最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