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伦理学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 自我奋斗自我设计自我选择
B. 家庭遗传
C. 实践活动
D. 机遇
【答案】C
【解析】人的价值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实现的,其客观基础是实践活动。没有实践,就没有主体与客休,就没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践在改变客体存在形式的同时,实现了主体的预期目的,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使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由潜在成为现实。
2.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一因多果
B. 一果多因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
【答案】B
【解析】因果关系是复杂的。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必然原因与偶然原因等。这多种原因的存在往往导致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情况。题干中的洪涝是结果,它是由降水量过大、植被破坏、河床淤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正是一果多因的表现。
3. 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劳动
D. 社会意识
【答案】C
【解析】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和自然的纽带,劳动的出现,标志着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结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答案】A
【解析】人的认识就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5.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
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 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 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6. 以下关于意识的主观性的论点中,正确的是( )。
A. 意识只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
B. 意识的主观性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世界毫不相干
C. 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D. 意识的内容首先是主观的,其次才是客观的
【答案】C
【解析】A 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人脑机能。B 项,意识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 项,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D 项,意识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意识的内容首先是客观的,其次才是主观的。
7.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问和空间( )。
A. 是绝对的
B. 是相对的
C.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 既非绝对的,也非相对的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①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②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9.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 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 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 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作为联结人和自然的中介,既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本原联系,又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1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