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若用pH 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电池,其电池电动势E 与溶液pH 间的关系可表示成E=K+0.059pH,试回答,
(1)该测量电池的表达式;
(2)用直接读pH 法测定时,要预先进行哪些调节?其目的何在? 【答案】(1)
玻璃膜I 待测试液
(2)用直接读pH 法测定时,首先玻璃电极要事先在稀HC1或纯水中浸泡,以形成水化层,产生对H+有响应的膜电位;其次,要进行温度校正,以使其有正确的能斯特响应;第三,要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以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2. 常见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
【答案】沉淀分离法、挥发和蒸馏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
3. 简述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答案】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的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1)微滤: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
之间;
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
(1)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讲1(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
(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4. 酸溶法常用的溶剂有哪些?
【答案】
及其混合酸等。
5. 简述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案】(1)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
现象发生。
(2)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6. 何为参比电极?它应具备什么特性?
【答案】参比电极为不对溶液组分作出反应的电极。它的电位恒定,与所测得冲毫无关系。
二、计算题
7.
在盐酸介质中极谱还原,其半波电位
试求
还原波的极限扩散电流是多少?
【答案】根据还原波的极谱波方程式
所以,
还原波的极限扩散电流是
在滴汞电极电位为-0.428V 处测
得扩散电流为
8. A 、B 两同学对同一试样中的铁含量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A :20.48%, 20.55%, 20.58%, 20.60%, 20.53%, 20.50% B :20.44%, 20.64%, 20.56%, 20.70%, 20.38%, 20.52%
若已知试样中铁的标准含量为20.45%。计算A 、B 两同学测出的平均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以%表示),哪个结果准确度较高?两者的精密度大小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平均值A 绝对误差A 相对误差
以上结果说明两者的准确度是相同的。
通常以单次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衡量几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计算结果表明A 的精密度较好,显然学生A 的测定结果比学生B 的测定结果更为可靠。
9. 某水溶液中含有HC1与
吸取25.00mL 试液用0.2000mol/LNaOH滴定剂滴到百里酚
用
各多少摩尔?
,,酞终点时消耗40.00mL 。另取25.00mL 试样加入过量KI 和酸使之析出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40.00mL , 计算在25.00mL 试样中含HC1、
【答案】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有:
根据以上反应方程式可得:
这样,求得
的物质的量为:
这样,
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HCl 的物质的量为
10.计算1mol/L HCl溶液中的电势。
【答案】在lmol/L HCl中
,
电对的条件电势为
11.称取某含铅锌镁试样0.4080g , 溶于酸后,加入酒石酸,用氨水调至碱性,加入KCN , 滴定时耗去
铅、镁、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
12.将0.5578g 含锌样品置于柑锅中加热,使有机物分解,其残渣溶于稀调节酸度将
以
形式沉淀出来。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稀滴定,用去25.65mL ,计算原样品中ZnO 的质量分数。
【答案】根据原子守恒和当量关系可得:
从而算得原样品中ZnO 的质量分数为:
电对
然后加入二疏基丙醇置换PbY , 再滴定时耗去
标液19.30mL 。最后加入甲醛,又消耗
计算试样中
中。加水稀释后,溶解,
然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