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833法学B卷(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法主体
【答案】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从理论上说,征税主体是国家,征税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 纳税主体又称为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依据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体。
2. 融资租赁
【答案】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一种新型的交易力一式。它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融资租赁法律关系通过相应的合同予以体现。融资租赁法律关系正是融资、买卖、租赁三结合的产物。
3. 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
【答案】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是我国消费者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之一,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4. 期货交易
【答案】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某种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即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易所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并根据合约条款的规定,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标的物的交易活动。期货交易的最终目的不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而是规避现货价格风险。
二、简答题
5. 政府采购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目的,按照法定的力式和程序,以购买者身份购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根据《政府采购法》第2条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根据《政府采购法》第26条的规定,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竞争性谈判; 单一来源采购; 询价;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6. 举例分析我国学界当前在经济法内容和体系构成上仍然存在的一些分歧。
【答案】关于学界在经济法内容和体系构成上的认识,中国至90年代甚至今日仍然分歧较大的,是如何看待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的部门法属性。许多学者认为企业法、公司法应为经济法。但这些法律基本属于民商法,只有有限的内容属于经济法。具体分析如下:
(1)从企业、公司成分的角度分析
企业、公司依照经济成分可分为国有企业、公司与非国有企业、公司。
①经济法调整范围
国有企业和国有公司因为是国家直接投资的组织形式,属于国家参与投资经营这种国家调节方式,所以,国有企业法和国有公司法的基本性质属于经济法。
②民商法调整范围
非国有的企业和公司属于民间社会投资经营的组织形式,它们主要接受市场调节,其立法所调整的乃是民问社会平等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受民商法等私法调整,因此基本上属于民商法范畴。
(2)从企业法、公司法立法内容分析
企业法、公司法按照立法内容,可分为关于企业、公司的组织法和活动法,以及关于国家对企业、公司的政策法。
①经济法调整范围
国家对企业、公司的政策法以及有关市场竞争政策,主要属于经济法范畴。
②民商法调整范围
企业、公司的组织法和活动法主要规定企业、公司的设立,权利义务,及分立、合并、解散、清算等问题,基本属于民商法。
(3)结论
在市场中,非国有公司、企业数量及拥有的财富总体远远多于国有公司、企业; 在企业法、公司法立法内容中,组织法、活动法内容远远多于政策法。因此,公司法、企业法除了极其有限的部分属于经济法调整之外,基本属于民商法调整范畴。
7. 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
【答案】我国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的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酉己额与许可证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出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的一种方式,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属于非关税壁垒。
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货物、技术等的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取得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的一种制度。
①国家对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实行配额或者许可证管理;
②对限制进口或者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
③对部分进口货物可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2)管理内容
①进出口货物配额、关税配额,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进行分配。配额可以通过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分配。
②许可证分为自动许可证与特别许可证。自动许可证,是指一经申请一般都能获得的进出口许可证,通常对那些需求广泛、不需严格限制的商品实行自动许可制。特别许可证又称非自动许可证或个别许可证,是指必须经主管当局个别审批才能获得的许可证。
8. 个人所得税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以个人(自然人)收入或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个人所得税的内容
①纳税义务人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需就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境外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元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仅需就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所得共有11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税率
个人所得税设置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
④应纳税额计算
个人所得扣减一定额度之后,按照相应税率进行计算。
⑤减免税
对省、部、军以上单位和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和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