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答案】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f 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 c. 要有马克思列宁卞义的理论修养; d.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2. 意义
【答案】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3. 民主参与理论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险或平等性。
4.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答案】“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是由霍夫兰提出的一种传播技巧。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一种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
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 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前者能够对己力一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 后者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
5. 容器人
【答案】“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提出的概念,他用这一形象说法描述现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6. 人际传播
【答案】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有: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7. 把关人
【答案】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把关(gatekeeping )一词。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影响着新闻实践。
8. 廉价报纸
【答案】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报纸,除了价格低廉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②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 ③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④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这种大众报纸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
二、简答题
9. 传播制度中的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10.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差别。
【答案】(1)经验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_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批判学派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3)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
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而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
③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对象的。
④经验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而批判学派关心的焦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