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基础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睡眠者效应

【答案】睡眠者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流逝,实验对象对传播来源的印象逐渐淡漠,而保留下的记忆只有传播内容的本身。简单点说,人们只记得某人说过的那个话,至于这话是谁说的已经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淡忘了。

2. 单向传播

【答案】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19·双向传播

答: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3. 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即网瘾。网瘾症又称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4. 把关人

【答案】把关是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而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为把关人(守门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范畴。在传播活动中,把关人也要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他认可的信息才能继续流通,否则就只能呆在门外. 这一概念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心理学家卢因在1947发表的论文《人际关系》首创的。

5.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6.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7.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8.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 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 ③分类抽样一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媒体的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 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答案】(1)媒体的双重属性

中国的大众传媒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合、出版社、通讯社、互联网站等都有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双重属性。

①媒体的公共属性的两个含义。

a. 中国的媒体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我国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传媒业是一个宣传阵地,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同时,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b. 大众传播媒体使用公共资源进行传播,如,报纸和杂志的出版需要合法刊号,广播的播出需经过公共频率等。因此,媒体具有公共属性。媒体的公共属性要求媒介为大众的公共利益服务。 ②媒体的商业属性,又称产业属性。媒体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相应收入,这种属性是新闻媒介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源,是传媒组织能够正常运作的充分条件。因此,媒体具有商业属性。

(2)如何平衡公共属性与商业属性

①原则。中国媒体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中国传媒业运作的双重日标: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1年8月20日颁布的《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第二条规定:有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社会效益第一、两个效益统一,是处理中国传媒业运作双重目标的原则。

②具体做法:

a. 单个媒体中,内容制作与广告经营等经济部门相分离,保证其相对独立性。

b. 媒体内部及传媒行业制定合理的制度与规范对媒体运作进行制约和调节。

c. 传媒行业经济主体多元化。如英国,BBC 公共属性突出,《太阳报》则商业属性明显。公共媒体和私营媒体的共同生存与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传媒生态,以此可更好地实现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0.互联网民意能否代表主流民意?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群体的网民在参与网络讨论时的明显差异,决定了网上民意与主流民意之间的客观差距。社会各界应该理性看待网络舆论。对于网络讨论中的各种观点,无论是用作数据参考、信息分析,还是政策咨询,都应考虑“发帖人”的身份特点及其知识背景,有选择地接受和使用,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舆论倾向,以免将有失偏颇的个人观点当成公共舆论和民意代表误导大众。

(1)网上发表的群体身份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虚拟的公共空间,不同群体结构特征的网民在网络讨论参与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九成网民曾参与网络讨论,年轻网民是网络讨论的主体,中高学历网民是参与网络讨论的活跃群体,农村及小城镇网民更倾向于参与网络讨论,学生群体、在职人员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言论,低、高收入的未婚网民参与网络讨论的比例较高。

(2)网络讨论的影响因素

①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影响网络讨论的参与程度

网龄与上网时间影响网络讨论的参与,网民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早晚与网络讨论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网络讨沦参与行为和网民闲暇时间的多少有较大关系,网络依赖程度影响其网络讨论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