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34教育经济学之教育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公共关系? 它属于哪个学科范畴?
【答案】在如何界定公共关系问题上,国内外有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①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管理学范畴; ②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 ③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属应用传播学的范畴。在教育管理学所涉及的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介三要素组成。
2. 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很多,如韦伯、泰罗、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雷利等人。
(2)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这种组织管理理论是和行为科学学派相对而言的,其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理论。
②它把组织看成是个封闭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的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
③传统的组织理论重视工作和物,而忽视人; 重视基层操作,而忽视高层发展战略管理; 重视人的物质经济要求,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④传统组织理论在加强组织内部的工作管理方面有一些原则和管理方法,诸如分工原则、专业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行为的制度化原则和控制幅度原则等,以及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依靠权力、严格规章制度和依靠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作用。这种传统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3. 简要分析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答案】学习组织建设的原则包括:
(1)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仟务相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事设岗,组织建设围绕学校目标和任务进行,不设冗员。贯彻这一原则,应该做到:
①对校内机构和职位的设置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以追求效能和效率为目标。
②打破狭隘的专业分工观念,坚持各岗位人员满工作量,以此确定人员总体编制,以此为基础,倡导工作人员一专多能,最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上资”的组织建设口标。
(2)统一领导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学校工作中,只能有一个指挥中心,每个下属只接受一个直接上级的领导并且对他负责,管理者不可越级指挥。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处理校内的党政关系,在中小学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确立校长行政指挥中心的地位。
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关系,保证指挥到位。 ③领导者要敢于授权,善于授权,避免工作中越姐代厄。
(3)分工协作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建设中要根据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专业分工,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专业部门开展专门领域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但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各个专业部门和人员分工不分家,彼此互相合作,紧密配合,以组织的内在联系保证工作有系统地进行。贯彻这一原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
①依法治校,将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制度形式明确加以规定,不留缺口。对完成新设任务的部门,尤其要仔细研究其协作关系。
②学校在考虑各部门合理利益的同时,要对片面追求部门利益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部门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定期轮换岗位,是削弱这种倾向的手段之一。
(4)职、责、权相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任何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承担起与其职务相一致的责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并享有完成职责所必需的权利。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
①规范地建立岗位责任制,以文件形式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质量要求,确定管理者应向其提供的各种条件,并规定完成或没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所给予的奖励或惩罚。
②建立双向监督机制,既监督工作人员尽责情况,也监督领导者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利的情况。
(5)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为了保障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准确和防止领导干部读职、腐败现象的产生,应尊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证。贯彻这一原则时应做到:
①实现组织落实,切实建设好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不仅应使其组织健全,而且应切实落实它们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职责制度化和活动规范化。
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应进一步扩大职权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6)因校制宜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每所学校在设置组织机构和制定制度时,不应千篇一律照搬某种模式,而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需要的结构。
4. “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案】(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诀定权和宏观调控权; 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5. 简述国际上教育经费的主要拨款方式。
【答案】政府的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卞要体现为拨款模式。据世界银行对38个国家的研究分析,可将其归纳为四种不同模式:
(1)协议拨款模式
协议拨款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预算是根据上年基数、财政能力和发展要求提供增长系数,主要反映历史趋势和政治需要,对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投入拨款模式
投入拨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依据学生人数和单位成本拨款,在拨款公式中增加加权系数,以反映学校环境、学生层次及教学质量的差别。投入拨款的最大问题是拨款与招生政策的联系,即在学校拥有招生自主权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对拨款进行有效分配的问题。
(3)产出拨款模式
产出拨款模式将拨款与毕业生数量挂钩,以减少重读和辍学率。产出拨款单纯以毕业生的数量为依据,而忽略了质量问题,并且也无法解决学校所需的科研资金。
(4)质量拨款模式
用该模式实施间接拨款计划,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大学入学能力测验,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人学可获得特别资助。质量拨款的根据是大学入学能力测验,但这种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并不完全可靠,招收到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大学的质量也不一定就高。
6. 简述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的措施。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效率是指所完成的任务与时间、人力、物力消耗的相对量,或者说完成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