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1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答案】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意在藉此促进教师职业专门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教师法》和1995年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资格作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首先是教师资格的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 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所必要的身体条件; ④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其次是教师资格的认定。达到了上述教师资格条件,并不意味着自然取得教师资格,还必须经过法定机构的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关于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第二,不同的教师资格分别有不同的认定机关,如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认定;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经县级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审查后,还要报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认定。第二,认定机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小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2.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3.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4. 学校管理过程

【答案】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由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特性为:①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②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③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学校管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

5.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6.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7. 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

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

8.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成本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的状况,而形成了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二、简答题

9.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对危机事件做出的所有反应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包括危机预警系统与方案的事先制定),以消除危机对学校的各种不利影响。在不同阶段,学校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不同的内容。

(l )在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主要是危机应对方案的制订。

①方案内容。危机应对方案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包括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的理由、危机的类型与应对措施、处理程序、紧急电话号码、学校建筑图,还应该描述所有危机发生时的通用处理程序,如:确保师生安全; 与公安、消防、救援等机构及时联系; 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与媒体建立联系机制等。同时还应说明危机管理小组和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及其职责。

②方案宣传。学校危机应对方案制订好以后,应当进行方案的宣传工作,让相关人员都知道。危机应对方案的宣传中的公共关系包括:召开中心和地区负责人会次,召开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的宣传会议,召开家长和社区参加的宣传会等。

(2)在危机处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如下:

①危机初期。危机刚刚发生的初期,迅速启动危机方案和危机管理小组或管理委员会。

②稳定期。这一时期,学校要妥善处理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注意记者的活动,防止图像失实的报道。

③抢救期。一旦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学校必须慎重处理伤亡事宜,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

(3)在危机事后管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重新塑造组织形象。具体内容包括:

①总结经验。继续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传播,主动加强与目标公众的信息沟通,告诉他们危机过后组织运行的情况。

②形象重塑。充分运用传媒进行连续性正面报道,把学校在危机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修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