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040高等教育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2.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3.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二、简答题

4. 如何认识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

【答案】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地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地分析和评定,

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上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

(2)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5. 简述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

【答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明确计划的含义及特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l )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下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合理配置现有的管理资源,使学校管理活动得以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决策。计划和决策是紧密不可分的,有人甚至认为,计划工作基本上是抉择工作,只是在发现有一个可供抉择的行为过程时,才一会提出计划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工作基本上是作决策。

(3)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所采取的措施、途径和手段。方法本身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既要考虑到计划的目的和仟务,也要考虑到计划的对象、内容和条件。即:计划的方向、对一象、内容、条件与方法的目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学校管理上作检查的标准。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状态的描述、设想,因而也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学校管理工作是否进行顺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关键看其计划是否实现。因此,计划也就成为了衡量学校管理上作好坏的标准。这也是计划的鲜明方向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6.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

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③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

⑤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

7. 你对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因是如何理解的? 你认为这种体制下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应如何配置?

【答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因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由我国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丁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高等学校担负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

(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下的职权责配置

①确立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履行党委的领导职责。高等学校党委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采取科学决策和集体领导的方法,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支持和保证校长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

②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高等学校的校长要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做到依法治校。校长要根据行政工作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决策体系,依法制定各项治校规章,主动负责地开展工作。根据多数高等学校的实践经验,校务会议成员一般由校长、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副校长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

③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学校领导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方面。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应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视民主党派在民主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努力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