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37农业经济学[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会出现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答案】市场机制失灵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大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但在实际监管执行过程中表现为目标的多元性。原因包括:

(1)只注重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食品的加工营销企业集中在城市,政府便于管理,但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却疏于管理。

(2)注重提高本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对出口的食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要求却小严格。

(3)注重保护农业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重视食品质量的时期,一也到了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政府需要增加相关的财政支出或对此提供补贴保障农民收入。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等,也被纳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

(5)注重解决最为迫切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一些国家政府难以全面监控,因而注重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政策目标的多元化还可能产生相互之间的矛盾,政需要府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协调。

2. 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 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零售业态的定义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因素构成。

(2)影响零售业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①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

a.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b.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中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决定着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左右零售企业市场战略与策略制定。

c.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d. 社会技术水平

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时,社会技术水平决定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水平所需的零售价格水平,决定着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费用水平。

e. 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以产业链纵向关系体现(如纵向一体化关系、合约关系等),供应商、零售商及零售企业特征(如供应商规模及零售企业的规模)是决定二者间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间的交易方式一一产业链构建方式。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产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影响零售业态运营成本、流通速度。

②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

a. 人均收入水平

b.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c. 消费者偏好

一种零售业态定位于消费者共性偏好,就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位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心; 反之定位于消费者特殊偏好的零售业态,其消费者数量较少。

d.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

e.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中心人口外迁至城郊,都引起零售业态的商品结构、服务功能、选址、商圈、规模的变化。

(3)人均收入水平、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是三个最关键的因素。

3. 按功能性来划分,农业财政资金有哪些类别?

【答案】按功能性来划分,农业则政资金有以下类别:

(1)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

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纯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生产、管理和维护力面的投入。

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投入的政策取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全额无偿支付纯农业公共产品的支出,主要包括农业公共设施费支付政策和农业公共事业服务费支付政策。这一部分的财政支出在长期中是相对稳定的。

(2)农业调控性财政资金

农业调控性财政支出是指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行为、缓冲市场冲击等农业宏观调控方面的财政支出。

农业宏观调控性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是财政补贴和设立稳定基金。

(3)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

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是指用于对农业产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财政支出,它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是由农业的外部性和弱质性决定的。农业保护性投入的政策取向是对农业进行保护性补贴和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

4. 试从理论上来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答案】(1)尼尔逊将商品分为二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①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决定商品品质;

②经验品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

③信用品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能借助于其他的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

(2)食品质量要素的品质特性,既具经验品特性,又具有信任品特性,而食品安全要素更多属于信任品。

①市场机制在搜寻品特性方面不会出现失灵;

②在经验品市场上,市场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厂家的声誉投资和广告策略等途径改善信息传递,缓解由质量信号传递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③在信任品市场上,市场机制则完全失灵。

(3)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传递,是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特性。传递成本则是这种转换的交易成本。通过第三方介入市场,如产品检测或质量认证,提高信号传递机制,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高质高价。生产者无法接受高检测成本,产品价格也会因为增加检测成本而变得高昂。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

①食品安全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风险性较高的食品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用;

②食品的供给商也仅仅愿意在消费者可以觉察的安全性层面提供这一安全水平的食品,否则即使供给的食品安全性很高,却可能带来效益的损失。

5. 农业发展分成哪三个阶段? 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农业发展可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1)原始农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只是从土地上掠夺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循环。

(2)传统农业是指开始十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并且在发达国家一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农业是在原始采集农业和游猎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进入定居时代后所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产业部门。

(3)现代农业是从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人类第一次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人规模自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