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调节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使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而持久的利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对土地经营者当前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土地利用和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
(3)为土地交易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有偿使用等土地交易活动日渐频繁。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2.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③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④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国土资源部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2002年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新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巧个; 三级地类设71个。
3.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
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4. 何谓湿地资源? 如何利用与保护?
【答案】(1)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③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④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⑤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二、论述题
5. 试述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案】(1)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率的良胜循环。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①土地整理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土地整理是‘项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获得巨大的土地利用效益的措施。借助土地整理不仅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要求构成危害; 不仅保持质量状态良好的土地数量,同时又为后代人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农地整理过程中由于实行沟、渠、林、田、路、村的综合规划和治理,大大地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综上所述,实施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②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山之路
土地整理中既有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又有生产关系(土地关系)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管理措施。具体来讲,土地整理的内容包括产权确认、田块调整、水利建设、道路构筑、居地更新、土地保护、废地改造、景观营造、利用组织、土地分配和地价分割等。土地整理范围涉及农村地区即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和城市地区即市地整理。依据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证实,土地整理在土地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技术创新方面均发挥巨大的作用。
③土地整理的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在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区位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利用。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土地整理的诸多功能均聚焦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存动力。
6. 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
【答案】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考察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1)地表水的多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关系密切。
①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地表径流的差异必然导致地面形态以及沉积物状况的小同;
②地表水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
③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时,一般应根据地表径流及其流水作用的规律,考虑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此外,地表水资源状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选址与布局等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2)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十旱和半十旱地区,寻找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更为重要。
在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必须掌握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表水的关系等,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要防止盲目开发地下水,以避免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出水量骤减,甚至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此外,在我国东部沿海的滨海盐碱土改良时,也必须摸清地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才能发挥灌溉洗盐的最大效益。
而区域地球化学中由于地理因素或地质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某地区的土壤或水源中缺乏或富含某邺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会对植物生长,人体健康甚至建筑物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考虑土地类型时,必须考虑该部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