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凋查?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2. 试述FAO 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的分类方法,并说明它与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FAO 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它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当前的和潜在的适宜性分类,而且对可能选择的每一种土地用途都分别进行分类,如在一地区的某一地块,对农业、畜牧业或林业都适用,那么就要对这3种土地用途的每一种分别进行适宜性分类。

该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是一种解释性分类系统,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种类的土地适宜性分类,而且始终保持一定的结构,即具有相同的分类类目,每个类目在应用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种类时,仍保持它在不同的分类范畴中的基本含义。该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

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

(2)它与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对上一级评定结果的补充解释。 联系:都是采用逐级评定的方式。采用逐级递降的方式对土地进行评定,下一级的评定结果是

区别:两者的评价目的不同,一个是对土地的利用潜力进行的评价,一个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案对该方案使用下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的评价; 因此,在评价时,土地适宜性评价只需考虑该土地对特定土地利用用途的适宜性,而土地潜力评定需要考虑对所有可能的土地利用用途的适宜性。

3. 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 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答案】(1)基本农田的含义及保护对象

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基本农田不等于高产稳产田,I 高产稳产田仅反映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和质量状况,大部分高产稳产田应划入基本农田,但基本农田还可以包括部分为保证达到某个食物总产要求所必需的中产田甚至低产田; 反之,有小部分高产稳产农田出于特殊原因,还可能转用为建设用地或其他土地。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划定基本农田区来实现农用地的农业利用与非农业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严格控制非农业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保障土地利用以满足“一要吃饭、_要建设”的长远目标。因此,它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提出本地区规划年内的农产品需求量、耕地需求量及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采用规划区的形式,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定时、定质,并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把基本农田保护起来。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内容

①规划变量分析;

②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

③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

④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

(4)对解决当前人地矛盾的意义

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证我国的基本粮食供应,使得在人地矛盾不断升级的当时也先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防止在高利益的推动下对耕地的荒弃,从而让人地矛盾在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得到缓解。

4. 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答案】(1)土地类型分类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研究和划分土地类型,对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①通过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面积,查清土地资源数量,为评价土地质量和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②通过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了解土地的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土地结构提供依据。

③土地类型是景观形态单元,土地类型中标的分级是对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通过划分和研究土地类型,可以为制定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④通过划分土地类型,为建立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管理。

二、论述题

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概念及规划的具体步骤?

【答案】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是指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的评价,确定与该地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分为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与区域土地资源项目开发规划两种类型。

其具体步骤:

(1)勘测与调查;

(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

(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

(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

(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

(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6. 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哪些因素?

【答案】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强烈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