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33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取向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重大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3)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4)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5)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上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6)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7)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8)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9)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10)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11)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12)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13)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4)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2. 什么是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1)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
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土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2)教育政策过程的环节
①教育问题的感知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而教育却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 第二,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以至于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就会被社会公众所感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要求。
②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
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但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这时,政党和政府才会动用行政资源、学术研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研究政策问题的成因、范围和可能的影响,开始寻找解决教育政策问题的途径。
③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
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一般教育政策研究者也会对解决教育政策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到底选择哪种方案在当前的情境下才是最优的,需要对各种备选的教育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现实,也要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教育政策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④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
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选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通常,被选择的政策方案就将进入到立法机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审议后,形成政策草案,并公之于众,征求各种教育政策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方案。一个相对完善的政策方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得到执行的有权威性的政策,还必须经过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环节。这一环节包括教育政策议案的审查、通过与批准、签署和颁布等多个阶段。教育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合法化过程体现了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现。
⑤教育政策实施
教育政策实施是将教育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的过程,在教育政策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也被称为教育政策过程的一个中介性环节。为了保障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 同时,还必须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政策的执行,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将政策分解实施,并建立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评估、监督和奖惩制度。
⑥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是根据教育政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信息反馈的过程。教育政策评估的形式从机构划分,可以包括政府内部的评估和政府外部的评估; 从时间先后划分,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实施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教育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和适当性的基本途径,教育政策评估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估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政策评估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也体现了教育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
⑦教育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废止
通过教育政策评估,需要对教育政策所设定的目标、采取的政策措施、行政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修正和调整; 对于那些不合时宜的或无效的教育政策措施应予以废止; 对于己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的政策,则可以予以终结。教育政策终结的形式主要包括废止、以新政策替代旧政策、政策合并和缩减等方式。旧的教育政策终结之后,伴随着新的教育问题,又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从而使教育政策周期不断循环。
上述七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也会因为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政策过程的基本方面,也为人们了解教育政策过程的运行机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性的视角。
3. 请论述我国多渠道筹资的教育经费体制。
【答案】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庞大的公共教育体系筹措经费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取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收入和建立教育基金制度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1)财政性教育经费
在我国,衡量政府财政投入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另一个是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顶算内教育经费,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教育经费拨款(包括专项拨款和非专项拨款,如公费医疗和住房改革经费等)。
(2)社会捐集资
捐集资指城镇、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捐(集)资助学,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利用社会捐集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问。为了推动包括捐资助学在内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应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同时还可以适当提高捐赠企业减免税款的比例。总之,社会捐资助学不仅依靠公民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慈善意识的提高,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税收制度鼓励捐赠者将更多的钱投入慈善事业,建立对捐赠者的利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