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有什么特点?

【答案】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是指利用传统媒体或网上信息库所提供的现有的新闻资源,通过筛选、集成、配置、整合,进行第二次加工、深度开发等编辑手法,使其增加信息含量和提升新闻价值,重新改写出的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报道。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具有以下特点:(1)同类事件的综合

一个新闻事件常因为孤立而单薄,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如果把类似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增加了信息的厚度,就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2000年11月1日,“东方新闻”在滚动新闻中陆续报道了“一架新航波音747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失事”、“一架俄制安一26型客机在安哥拉的索里莫爆炸”等空难新闻。一两起空难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并不稀奇,可细心的编辑发现,从10月31日晚上11时至11月1日晚上11时,全世界先后有7架飞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事故。于是,他们对7条空难新闻进行综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这条新闻被各网站纷纷转载,并登上东方网单篇新闻点击率排行榜的榜首。

(2)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

东方网在“东方新闻”的要闻区“今日关注”的固定位置,每周六推出一篇《一周要闻综述》,将这一周的新闻进行综合,编辑还在文中穿插进点评性的文字。在2000年11月第二周的《一周要闻综述》中,有“美国大选让世界看笑话’,、“远华案首批案件公判振奋民心’,、“上海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启动啦”等重要新闻,从这些小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评论的意味。时段新闻的综合并不固定在一周,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灵活选择时段综合新闻。还可以通过网上投票,将一个月或一年内网民评选出的重大新闻进行综合。

(3)同一事件的综合

从2000年“常德特大抢劫案”发生之日起,东方网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随时挖掘信息,滚动发布。等劫案侦破后,该网将有关报道进行综合,推出了《常德大劫案全景报道》等系列综合报道。让受众通过全景式的报道,弄清这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2. 采写一篇新闻素描。

【答案】示例如下:

新闻素描:新安矿区的鸟儿好幸福

本报讯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义煤集团新安矿很多职工家属发现,在矿区办公楼前道路两旁的树木枝干上,挂上了很多小房子,仔细看后才发现,原来是该矿为矿区的鸟儿人工搭建的新鸟巢。

随着新安矿环境建设园林化、人文化特色的日趋显现、绿化面积、草类植被的不断增加,象征着自然生态和谐的喜鹊、斑鸡、麻雀等各类鸟儿们,也不请自来地纷纷落户到矿区。道路两旁法国梧桐、山坡上白杨、松树枝头上,都成了它们早晚栖息理想地。虽然它们中间不乏有勤劳者在树权或其他地方搭建有自己的家,但若遇大风雨雪天气,鸟儿们冷暖安全仍让富有爱心的新安矿人担心不已。

为了让大家的爱心得到实现,也让身处大自然中的鸟儿们体会到人类朋友的爱心,矿上决定在鸟儿较为集中的办公楼前道路两旁和馨苑公园的树干上,专门为它们建造新房子。此次首批共建造新鸟巢20余套,主要以木制板房为主,由后勤中心绿化队安排专人将这些小房子固定在它们经常飞落活动的树干上,供它们早晚栖息居住。

难怪过往职工家属都说:“咱们矿区内的鸟儿真幸福,不但有了好的生存空间,还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个做法真的不错。”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3. 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简言之,把新闻写得“好看”。“好看”的新闻报道,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具体

具体主要是指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读者对这样的事实容易产生兴趣,接受与理解得也快。

①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②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2)生动

写得生动,通常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

①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而言,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②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

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干瘪。

③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

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曲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3)通俗

通俗,是要把新闻报道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传播产品应该是普及型的,如果文字艰涩难懂,将造成受众阅读的障碍,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必须学会把新闻报道写得通俗浅白,也就是说要尽量提高传播产品的清晰度,以减少传播阻力。

①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不能把来自某些权力机关的新闻发布、领导讲话稿、工作简报之类的材料拿过来,不经采访,也不经任何文字消化加工与改写,就当做新闻报道原文照登。

②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每个行业都有一些圈外人不懂或不太懂的“行话”,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

③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数字是很重要的事实材料。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尤其经济新闻更离不开数字。全局性、易懂易记的数字能加强传播的力量,但堆砌大量数字却肯定会削弱传播的清晰度,因此要巧妙地处理好数字,使其内容通俗易懂。

二、论述题

4. 结合实例分析通讯的叙述表达方法。

【答案】通讯中报道的事实(人物、事件等),一般都用叙述的方法向读者介绍。叙述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人物的行动、思想以及反映事物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叙述的方法比较能够做到简要明确。

叙述的方法可具体分为下列四种:

(1)从头至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方法

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前后经过以及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从头至尾、由浅入深地介绍事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姿、跌宕变化,老老实实地一路写来,把一件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这种叙述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一目了然。但顺叙并不等于报流水账。通讯的叙述多数用顺叙手法来写,根据内容的不同,照样可以写出多彩多姿的作品来。有的欢快热烈,如《深圳特区报》1997年7月2日反映香港回归祖国的《欢腾的维港之夜》; 有的气势奔放,如反映邓小平南巡重要活动和讲话的名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等。

近几年来,按照作者思维的逻辑和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把一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被较多的作者所采用。这些作品,往往既能告之以事,又能服之以理,也能动之以情。通讯写作中的顺叙,虽有线索清楚、条理分明的优点,但如果只用顺叙一种方法,特别是用得不好时,确实容易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所以,还要灵活运用其他叙述方法。

(2)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