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

  摘要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并引起了教育领域里的一场革 命。评价的改革已成为关乎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发展性评价是当前世 界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它是在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基本理念, 具有发展性、合作性、过程性、多元性等特点。 如何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的实施促进学 生发展,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成为学科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一,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学生的全面 发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教学目标。本文在进行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建构发 展性评价体系的尝试。 笔者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 展水平,确定了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原则、内容、操作程序。编制了针对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试题和问卷。在研究了学生的背景资料 后,选取两个班进行了一学期的实验。两个班采用相同的教材、同一任课教师、 同样的教学方法,以不同的评价方式为自变量,学生发生的各种变化为因变量, 一个班采用传统评价作为对照,另一个班则实施发展性评价实验干预。采取的主 要方式有: 1.嵌入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表、教师观察评定表,对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掌表现、课后复习、作业、平时测验各个环节进行自评、师评,并于每周五进 行小组内互评、交流;以自评为主,将自评、他评、师评结合起来,建立形成性 评价档案,使每个同学都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及时 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2.小组活动中的评价:发动学生自发成立“小课题”小组,每个小组确定各 自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小课题活动中及时进行自评、互评,成果展示后进行师 评与小组间互评,结果计入形成性评价档案。通过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 务,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 3.阶段性考核评价:将分散评价与集中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定性评 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根据目前学校课程改革实际和基 本要求,确定发展性评价所占比例,于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方面有明显提高;收集资 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上有显著变化;而在观察能力、科学态度方面 无明显变化。分析其原因:①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评,正确对 待个体差异,创造了一个宽松、友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 重视,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②发展性评价在贯穿于教 育教学过程时,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监督、反馈,促使学生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 解程度、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有效改进了学生的学习;③以自评为主的评价方 式,使学生有了一种主人翁感,乐于接受评价结果,有效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 导向作用,提高了学习动机;④对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促进了成员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使每个成员意识到小 组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⑤由 于人的观察能力、科学态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形成,而本实验时间相对较 短,加之是单科实验,因此,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这些方面 变化并不显著。 本研究获得的结论是:本研究所构建的初中生物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和操作程序是可行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创设了新的 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自行编制的发展性评价问卷尽管对 本研究者所带实验班的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适用范围和如何 对学生更高层次(如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进行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