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简言之,把新闻写得“好看”。“好看”的新闻报道,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具体
具体主要是指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读者对这样的事实容易产生兴趣,接受与理解得也快。
①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②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2)生动
写得生动,通常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
①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而言,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②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
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干瘪。
③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曲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3)通俗
通俗,是要把新闻报道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传播产品应该是普及型的,如果文字艰涩难懂,将造成受众阅读的障碍,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必须学会把新闻报道写得通俗浅白,也就是说要尽量提高传播产品的清晰度,以减少传播阻力。
①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不能把来自某些权力机关的新闻发布、领导讲话稿、工作简报之类的材料拿过来,不经采访,也不经任何文字消化加工与改写,就当做新闻报道原文照登。
②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每个行业都有一些圈外人不懂或不太懂的“行话”,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
③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数字是很重要的事实材料。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尤其经济新闻更离不开数字。全局性、易懂易记的数字能加强传播的力量,但堆砌大量数字却肯定会削弱传播的清晰度,因此要巧妙地处理好数字,使其内容通俗易懂。
2. 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能让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如下:
(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
①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
②要经常注意引用采访对象那些机智的、富有特色的语言。
(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
新闻报道的句式不能太长。太长了,像论文,可读性差,版面也不好看。最好长短句搭配,这样容易产生节奏感,产生生动的效果。
(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
有一条报道美国政府外债严重的新闻,报道中所说的具体数字一般人记不住,但是它说把这些外债都变成100元一张的美元,堆起来的高度可以超过美国最高的110层大楼,这个形象化的比喻,给人留下了经久难忘的印象。
(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
仅仅在报道中讲一个出土的花瓶“美丽”,不能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但是若能在报道中指出“这个花瓶有一个人那么高,颜色紫里透红,晶莹透亮”,这就把花瓶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5)多用动词
多用动词易给人以动感。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产生较大的感染力。
(6)交替使用修辞手法
交替使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
3. 什么是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写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1)定义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2)注意
①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②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③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二、论述题
4. 论述通讯和文学、评论、调查报告、回忆录、人物传记、消息等文体的区别。
【答案】通讯的特点,可从比较中清楚地显示出来。
(1)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
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必须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通讯在情节、结构、语言等力面,虽然与文学作品相近似,但通讯与文学作品却有着质的区别。通讯只能选择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 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通讯所反映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比较辨别和深入挖掘,把它抓出来,如实反映给读者、听众、观众,不能搞集中、典型化。文学作品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语),通讯则要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2)通讯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
通讯写作不能用大量议论、推理来说明问题,而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只能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稍加引申发挥,以说明事情的意义和实质以及发展趋向等。通讯以反映为主,以情节取胜,以客观为佳,不宜搞鉴定式、动员式、号召式的力一法。通讯也不是实际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上报材料。调查报告有时也归入通讯类,但它与一般通讯仍有区别。调查报告一般不注重于展开生活的画面,调查报告中的例子,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它只是作为说明观点的例证,材料服从于分析和阐述问题、经验、教训等。
(3)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
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就说明是“新”字打头的。通讯要突出新近发生的事,而把过去的事作为背景材料来交代; 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写编年史。通讯要突出最新情况,‘已的主题要与当前情况、问题或任务有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要紧紧扣住,有一种现实的针对性。通讯不要向报告文学靠拢,而要力求快和短。
(4)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最初的报纸只有消息没有通讯,后来为了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详尽细节、来龙去脉的要求,才发展了通讯这种形式。通讯是详细的新闻,展开了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
5. 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答案】新闻写作有区别于其他文字写作的一些特殊要求。这些要求来自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传播产品,需要满足大量、广泛传播信息的需要,同时这种传播是在与受众之间通过快速交流实现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决定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