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2.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3.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4.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

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二、简答题

5. 试举出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答案】(1)一 一定(偏正) 一律(偏正) 统一(补充)

(2)衣 衣服(联合) 大衣(偏正) 衣领(偏正)

(3)依 依靠(联合) 依赖(联合) 依然(附加)

(4)医 医院(偏正) 医术(偏正) 医疗(联合)

(5)揖 揖让(联合) 作揖(动宾) 拜揖(联合)

6. 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提高了认识。

②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提高了认识。

③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答案】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 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三、分析操作题

7. 下面是汉语方言湖南衡山前山话中“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发音:

(1)我(2)你(3)他(4)他(5)我来找他不要怕我妈妈就是你要我娘在到处找你。 哥哥 姐姐的老师 告诉你娘 十消息

前山话的“你、我、他”有没有语法范畴? 如果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了什么语法范畴?

【答案】(1)前山话的“你、我、他”没有语法范畴。

(2)前山话的语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汉语没有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②前山话的“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发音,只是声调的变化,而词语本身并没有词形变化,即没有表现出可区别的语法意义,所以它们没有语法范畴。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意义。

8. 请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例:我想喊他等等我,‖(转折)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并列)不叫他,‖(假设)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1)别人说得对,我们就应该欢迎,并要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2)我们的资金有限,技术力量不足,人口又多,搞现代化,不能不考虑到先化什么后化什么的问题,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有一个合理安排。

【答案】(1)别人说得对,‖(顺承)我们就应该欢迎,‖(递进)并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并列)别人说得不对,‖(并列)也应该让别人说完,‖(顺承)然后加以解释。

(3)我们的资金有限,‖(并列)技术力量不足,|(并列)人口又多,|(因果)搞现代化,不能不考虑到先化什么后化什么的问题,‖(解说)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并列)有一个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