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716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__》和《_______》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答案】荀子; 韩非子

【解析】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己经成熟。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2. 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纪元。

【答案】《金瓶梅》

【解析】《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纪元。

3. 1902年梁启超的一文_______将小说提高至新国新民的高度。

【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解析】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

4. 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

【答案】八千里路云和月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尘与土: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干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概数。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5. “活法”论由北宋后期江西诗派_______提出。

【答案】吕本中

【解析】吕本中的“活法”论是他后期提出的作诗主张。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6. 公安派的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_______。”

【答案】不拘格套

【解析】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7. 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_______。

【答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解析】《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三言”中作品的典型代表。主人公是蒋德,又称蒋兴哥。

8. 《诗经》中_______的主要写了周部族的历史兴衰。

【答案】周族史诗

【解析】《诗经》中的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9. 《史记》的原名叫《_______》。

【答案】太史公书

【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共一百三十卷,又称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_______里的句子。

【答案】《师说》

【解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主要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二、简答题

11.简述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答案】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在《杂曲歌辞》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南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①自然质朴,通俗易懂

南北朝民歌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都具有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多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特点。

②大多繁简得当,详略适宜

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 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小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2)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①题材方面的不同

南朝民歌绝大多数写情歌; ,比朝民歌题材较广阔,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比方的景色和风俗,如《敕勒歌》;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频繁的战争; 以及一些羁旅行役、怀土思乡之作和婚恋题材的作品。

②风格方面的不同

南方民歌风格清丽缠绵; 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是直率朴素、刚健豪放。

③形式特点方面的不同

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 北方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较多。

④语言方面的不同

南朝民歌语言清新浅近,大量运用双关语,这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北朝民歌语言则朴素无华,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梦窗词的创作。

【答案】吴文英,号梦窗,其词被人称为梦窗词。他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高峰横亘眼前,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他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艳。其词远祧周清真(邦彦),近承姜自石(夔),算得上是婉约派词人中的姣姣者。梦窗词的创作特色具体表现为:

(1)艺术境界虚实变幻

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吴文英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他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景,将常人眼中的虚境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创造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的著名怀古词,《八声甘州.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开篇打破登高怀古词写眼前实景的思维定势,而以出入意表的想象将灵岩山和馆娃宫等虚幻化,把灵岩山比拟为青天陨落的星辰。这是化实为虚。西施的遗迹本是一片废墟,而作者却以超常的联想,逼真地表现出当年采香径中残存的脂香腥味和响屐廊里西施穿着木屐漫步的声响,化虚为实,亦幻亦真,境界空灵。又如怀念亡姬的《风入松》,词的境界似真似梦。“黄蜂”二句,则是亦真亦幻。黄蜂扑秋千,为眼前实景; 亡姬生前纤纤玉手在秋千上残留的香泽,本是由于痴迷的忆恋而产生的幻觉,而着一“有”字,便将幻觉写成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