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中心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H2结构域
【答案】SH2结构域是指位于RTK 系统中的接头蛋白分子上与Src 同源的结构域,它能够与磷酸化的Tyr 残基结合。
2. 乳清酸尿症(oroticaciduria )。
【答案】乳清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缺乏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使嘧啶合成的中间产物乳清酸不能进一步代谢而堆积所致。
3. BCCP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答案】BCCP 作为乙酰CoA 羧化酶的一个亚基,在脂肪酸合成中参与乙酰CoA 羧化,形成丙二酸单酰CoA 。
4. A 位点(aminoacylsite ,acceptor site)和 P 位点(peptidyl site)。
【答案】A 位点即氨酰基位点,是新掺入的氨酰
是延伸中的肽酰
5. 糖异生作用。 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P 位点即肽酰基位点,【答案】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甘油、脂肪酸及某些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6. 辅酶和辅基。
【答案】辅酶是指与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用透析的方法很容易将辅酶与酶蛋白分开。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相结合的辅助因子,用透析法不能去除。
7. 延伸因子。
【答案】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延伸所需的特异蛋白质因子称为延伸因子。
8. 维生素
【答案】维生素是机体所需要的微量有机化合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因而需要从膳食中获取,维生素通过衍生为辅酶和激素实现对代谢的调节。
二、问答题
9. 从一种植物叶中得到了粗细胞提取液,每毫升含蛋白质32mg ,在提取条件下,
的催化反应速率为取50ml 提取液,用硫酸铵盐析分析,将饱和度
测定其反应速度为再溶于10ml 水中,此溶液的蛋白质浓度为50mg/ml, 从中取出
计算:
(1)提取过程中,酶的回收百分率;
(2)酶的提纯倍数。
【答案】酶的提纯常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酶制剂从很大体积缩到较小体积;二是把制剂中大量的杂质蛋白和其他大分子分离出去。本题采用的是盐析法。为了判断分离提纯的优劣,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总活力的回收,二是比活力提高的倍数。
粗提取液:蛋白质浓度=32mg/ml,50ml 提取液含总蛋白质=50X32=1600mg。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
=,现取
_
则所含蛋白质
则比活力:二活力单位数/
蛋白质14/32U/mg总活力. 提取液的沉淀物,
提纯液:蛋白质浓度=50mg/ml, 10ml 提纯液内含总蛋白质=50X10=500mg。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0.65pmol/min, 现取10叫,
则所含蛋白质则比活力2=活力单位数/蛋白质
=65/50U/mg
所以酶的回收百分率=总活力2/总活力产[(65/50)×500]/[(14/32)×1600]=93%。酶的 提纯倍数=比活力2/比活力产(65/50)/(14/32)=3(倍)。
10.在催化葡萄糖进行磷酸化反应时,肝脏同时具有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有何生物学优势?
【答案】当己糖激酶被饱和时,葡萄糖激酶能继续移除血液中的葡萄糖用以生成肝糖原,以确保升高的血糖储存备用。
11.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答案】(1)空腹或饥饿时利用非糖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2)糖异生是肝脏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3)调节酸碱平衡。
12.在体外,用下列方法处理,对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有什么影响?
(1)
(2)
(3)
(5)从7.0増加到7.4 分压从10托增加到40托 分压从60托下降到20托 下降到 解聚成单个亚基 (4)2, 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从【答案】(1)pH 增加,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2)
(3)
(5)分压增加,Hb 与氧的亲和力下降。 分压下降,Hb 与氧的亲和力下降。 解聚成单个亚基,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4)2, 3-DPG 浓度下降,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13.写出催化下列反应的酶的分类名称(类型)。
【答案】A. 八合成酶类。
B. 氧化还原酶类。
C. 异构酶类。
D. 水解酶类。
E. 转移酶类。
F. 裂合酶类。
14.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乳酸循环又称Cori 循环,其形成是由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
(1)肝内糖异生很活跃,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GIc-6-P 而释出葡萄糖,而肌肉组织中除糖异生的活性很低外,又无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肌肉组织内生成的乳酸既不能异生成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
(2)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乳酸(能源物质)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
15.将新鲜制备的线粒体与羟丁酸、氧化型细胞色素c 、ADP 、Pi 和KCN 保温,然后测定羟丁酸的氧化速率和ATP 形成的速率。
(1)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图。
(2)预期1分子羟丁酸该系统中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A TP?
羟丁酸?
(3)能否用NADH 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