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候系统
【答案】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它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五个部分组成。太阳辐射是其主要能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紧密地联结成一个开放系统。气候系统中发生的重要过程是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是气候系统表现出高度非线性的根本原因。
2. 潜水
【答案】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基岩表层裂隙带或灰岩溶洞中,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其他地下水,它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
3. 假整合
【答案】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表明发生上升运动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4. 岩浆岩
【答案】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圆所形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它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5. 海积地貌
【答案】海积地貌是指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其类型主要有:①海滩,即平行于海岸线延展的平缓堆积地形;②沿岸堤,是指在高潮线附近,由波浪引起的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大致平行海岸的堤状地形;③砂坎,是指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④砂嘴,是指在海湾处由泥沙堆积形成的,
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伸入海中的垅岗地形;⑤泻湖,是指被砂坎、砂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⑥连岛砂坝,是指岛屿靠海岸一方,泥沙堆积成的,可使海岛同海岸连接起来的堆积地形:⑦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而形成的海边平坦宽阔台阶状堆积地形。
6. 科里奥利力
【答案】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D 可表示为
物体所在纬度。
7. 基岩
【答案】基岩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物质(土壤和底土)底下的坚硬岩层,它是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作为工程地质概念的基岩是指作为地基的岩石,而岩层是指呈层状的岩石,一般沉积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为层状岩石,完整基岩是指桩基嵌入的岩石无裂隙、节理、风化等情况。
,式中ν为运动物体的速度;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运动
二、简答题
8. 分析说明水文循环基本原理、动力、循环现象的本质与地理效应。
【答案】(1)基本原理
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地球上的水经过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等环节形成复杂的水循环,促进水体交换。
(2)动力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则是水循环的关键。阳光照射水域和陆地,使一部分水变成蒸气进入大气,植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动物体内的一些水也通过体表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高空变成水珠或冰结晶,以降水形式又回到地面。
(3)循环现象的本质本质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4)地理效应
水文循环对流域、区域或局地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产生变化。通过水文循环过程,可将水中携带的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改变另一个地方的生态与环境情势,使局部地区环境、
生态发生变化使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到更新从而永续利用。
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水循环简表
9.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仟务。
【答案】(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10.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答案】从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以后,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这时湖底相似于陆地的裸岩,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能够扎根生长。一个人工池塘和人工湖在初建的时候,大致就是处于这个演替阶段。最早出现在湖泊里的生物只能是浮游生物,主要是微小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