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济南大学音乐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少数民族戏曲音乐

【答案】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戏曲艺术。如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语地区的藏戏,贵州的侗戏,云南的白剧、傣剧、彝剧,广西、石南的壮剧等。这些剧种有的保持着民间歌舞音乐的传统,有的保持着民间说唱音乐的传统”有的也接受汉族戏曲的某些影响。

2.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3. 新法密律

【答案】新法密律我国明代数学家朱载靖发明的十二平均律计算理论,最早见于其《律历融通》。朱载靖用81档大算盘,通过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的律学计算,求得了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即朱载靖“密率”,实际上他求得了项数为12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从而实现了在学理上利用等比数列的方式,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地分为12份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原则。“新法密律”科学地解决了三分损益法的弊端。

4. 科波拉

【答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39年4月7日一),美国著名导演。新好莱坞的辉煌时代在70年代。70年代的青年导演们重回类型电影的传统,试图开掘出经典类型电影的新元素,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中灌注个人的艺术追求。拍摄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科波拉就是典型代表。

5. 相和歌

【答案】相和歌是我国汉代在北方兴起的民间歌曲形式。它最初产生于没有伴奏的民间歌谣、即“徒歌”。它采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乐器伴奏。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它的内容和形式均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汉魏时的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

6. 草台

【答案】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与城市的固定剧场和城乡寺庙的固定戏台相区别,农村节庆演出有临时搭建的戏台,演毕拆除,这种戏台俗称“草台”。草台班接近下层群众,反映社会实际,所演剧目大都具有较强的人民性,也造就过很多优秀演员。

7. 旋律

【答案】旋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

8. 八音

【答案】八音分类法是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各类别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磬)、丝(琴)、竹(管)、匏(笙)、土〔埙)、革(土鼓、足鼓)、木(柷、敌)。

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金”类的钟和“石”类的磐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以富于穿透力的音色、精密的音律和宽广的音域,体现着当时音乐文化的进步。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则以富于歌唱性的音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此外,八音乐器中已经有了不少乐器组合形式,如“琴瑟和鸣”、“钟鼓喤喤”等。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二、简答题

9. 古希腊音乐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案】(1)古希腊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谐学与伦理学的角度上都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其音乐理论成为一个具有非凡统一和逻辑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音乐形式上,希腊音乐已包含有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两种因素,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始终延续到后事。

(3)古希腊出现的悲剧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这一音乐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音乐中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4)古希腊音乐中对于乐器的发展和重视,为西方音乐中器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里拉琴与阿夫洛斯管作为弦乐与管乐的前身,推动了西方管弦乐的发展。

(5)古希腊音乐中合唱的高度发展,在奠定了主调风格的同时为复调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6)古希腊的音乐同其他艺术的蓬勃发展,共同构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

10.简述广播剧的艺术特征。

【答案】广播剧是一种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失去视觉手段是广播剧的弱点,同时也为它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只有听觉手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之必须直接参加创造,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而且会使广播剧在展开情节时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由于广播剧只有听觉手段,因此它要求表现题材线索单纯清晰、人物集中,而不宜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复杂而多头绪的情节。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广播剧是特殊的听觉艺术

广播剧是一种戏剧,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舞台戏剧的广播化,而是一种别样的戏剧形式。它只体现了通常戏剧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却又深深地打着广播的烙印,裹着精美的广播包装。

(2)广播剧有特殊的接受环境广播剧区别于舞台剧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受众接受环境的任意性。广播剧是完全凭借电子手段的,它使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开收音机欣赏一一家庭里、行路途中、公共聚集场所,边听边做事情,随意地躺着、坐着、听着……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接受环境的任意性,有报道证明,在网络条件下,唯一受众不减反增的传媒就是广播。

(3)广播剧具电子化的假定性

广播剧利用与生俱来的科技手段,不限时空、不限真幻地表现最大化的活动空间、最大化的行动自由。它没有舞台,任受众思维驰骋,将剧情想象成仟何一种环境和场景。尤其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更适宜广播剧,既有助于受众想象又避免以具体视图展现丑陋或尴尬,并可弥补视觉艺术的不足之处。

(4)广播剧受众更具主动参与性

媒体的传播过程不仅传递了信息,还包括受传者对此做出反应,即反馈的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广播剧的审美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受众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收听广播剧,虽无影像可凭借,却正可以发挥人的主观想象,使人物活在受众的心里。

总之,广播剧作为以语言、音乐、声响效果三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诉诸受众听觉感官的戏剧故事,发挥广播的听觉感染力,以声音本身直接打动受众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审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