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济南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现代舞蹈之父”是( )。

A. 吴晓邦

B. 戴爱莲

C. 吴艺

D. 华超

【答案】A

【解析】吴晓邦,编导、演员、理论家,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现代舞蹈之父。1932年和1937年在上海两次举办舞蹈作品发表会。抗战期间创作表演了以抗战为主题的新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这一时期还创作表演了《饥火》、《思凡》和舞剧《虎爷》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天与舞蹈工作室”,创作演出了《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舞蹈。理论著作有:《新舞蹈艺术概论》、《我的舞蹈艺术生涯》、《舞蹈新论》等。

2. 《女驹马》是( )剧目。

A. 黄梅戏

B. 越剧

C. 京剧

D. 昆剧

【答案】A

【解析】黄梅戏流行于安徽、江西和湖北的部分地区,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的采茶调,以歌舞并重为特色,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名剧目有《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打猪草》等。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潘景俐、马兰、吴琼等。

3. 明传奇《千金记》的作者是( )。

A. 沈采

B. 徐霖

C. 李开先

D. 王济

【答案】A

【解析】《千金记》是明代沈采所做的传奇,写楚汉相争、韩信的故事。韩信受辱,后在汉拜将,灭楚,最后封土。剧中写韩信封土后,刘邦赐他千金荣归故里,他将千金转赠给漂母以报德,

所以题名《千金记》。

4. 历史上有影响的第一部恐怖片是( )。

A. 《卡里加里博士》

B. 《德拉库拉》

C. 《弗兰肯斯坦》

D. 《木乃伊》

【答案】A

【解析】恐怖片最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成为有影响的第一部恐怖

5. 我国唐代的雕漆与以前不同,在漆胎上涂红漆数十层后,再进行雕刻,称为( )。

A. 剔红

B. 剔刻

C. 剔彩

D. 雕红

【答案】A

【解析】我国唐代的雕漆与以前不同,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形成一定厚度再行雕刻,这种技法称为剔红。

6. 广东民间舞( )描写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舞蹈形象骁勇英武。

A. “英歌”

B. “大鼓凉伞”

C. “采茶灯”

D. “莽式”

【答案】A

【解析】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

7. 19世纪初,雨果、大仲马、小仲马、维尼等文学家从戏剧理论上坚决批判古典主义的陈词滥调,提出了关于( )的系统理论。

A. 浪漫主义戏剧

B. 现实主义剧

C. 荒诞剧

D. 表现主义剧

【答案】A

【解析】雨果、大仲马、小仲马、维尼等是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系统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浪漫主义戏剧是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反映了自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大变动之后人们不满于社会现实而沉浸于个人理想的心理。由于剧作家的社会地位以至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小同,其作品也就呈现出小同的面貌。

8. 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神韵之美的作品是( )。

A. 《荷花舞》

B. 《画皮》

C. 《长恨歌》

D. 《扇舞丹青》

【答案】D

【解析】独舞《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2000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演,2001年获得全国第五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

9. “他人即地狱”是戏剧( )的主题。

A. 《恭顺的妓女》

B. 《间隔》

C. 《苍蝇》

D. 《死无葬身之地》

【答案】B

【解析】存在主义戏剧的人物形象比其他现代派戏剧的人物形象要生动丰满得多,与萨特深谙宣传技巧有关。即使在宣扬“他人就是你的地狱”的哲学观念的《间隔》这样的以地狱为题材的剧本中,死人的形象也充满形象感,因为它们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10.由观众投票评选的全国性的电视“金鹰奖”是由( )杂志社于1983年创办的。

A. 《大众电视》

B. 《中国电视》

C. 《电视机》

D. 《电视娱乐》

【答案】A

【解析】“金鹰奖”由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1983年发起创办,发起人为时任浙江电视台台长的林辰夫。“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惟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第16届起改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从2000年第18届开始,经中宣部批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面升级为规格更高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每年在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