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岛大学法学院905国际关系综合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民族分离主义
【答案】分离主义是指一种目标是从现存的主权国家中分离出一部分领土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思想倾向和社会运动。分离主义的核心推动力一般是来自该国内的某少数族群,并且该族群有自己的集体认同和自己宣称的家国领土。一般是指国内少数族群针对其所在的主权国家的单方面要求分离的行为,其正式表现方式一般是单方面宣布独立(可以是通过在其主导地区的全民公决支持独立的方式或在选举中选出主张分离主义的政府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而其分离成功的标志一般是新政权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正式承认而且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分离主义的要求广泛存在但真正取得最后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
2. 威尔逊的“十四点”
【答案】威尔逊的“十四点”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内容是:
①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②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④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⑤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⑥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⑦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⑨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⑪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⑬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⑭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3. 国际社会
【答案】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人类社会产生后并没有立即形成国际社会。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曾经出现过一定范围内的“国际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随着国际体系的形成才最终完成的。
4. 战争
【答案】战争是指使用暴力的冲突。格洛索普认为,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之间的暴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有三个特点:①战争的根本属性是使用暴力,它应该是“热战”而不是“冷战”; ②战争的参与者都是有组织的集团的成员而不是个人,个人即使在冲突中使用暴力,也不能算战争; ③战争涉及的是政府,或者至少一方是政府,如果另一方是非政府行为体,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建立政府。就这个特点而言,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即国际战争; 另一类是一个社会之内为了争夺政府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即内战。实际上,就国家内战而言还可以分出另一类,即为了民族分离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在得到国际支持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国际战争。
5.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是指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联盟),可以最有效地推进世界秩序的一种思想倾向。针对无政府的国际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竞争的国际关系,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的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的休戚与共。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特兰尼。
6. 权力均衡
【答案】权力均衡是指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按照权力均衡理论的假定,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家之所以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不仅因为权力的不平衡可能威胁各个国家的安全与自主,而且因为这种不平衡可能带来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只有当主要国家的权力大体均衡的时候,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由于国家权力的弱势可能导致侵略,因此防止战争的最佳途径就是防比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取得权力的优势。
7. 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己有192个主权国家。国家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共同构成国际行为主体。
8. 非传统安全
【答案】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 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国家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答案】国家的实力或力量是一个与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密切相关的概念。一定的实力是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赖以在国际政治中存在的基础,也是它们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家实力对国际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行为主体的行为能力的影响上。一个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大小,主要表现为其行为能力的大小。所谓行为能力,即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其自身利益、达成其对外目标、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测定一国行为能力的尺度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 对其他行为主体对外决策的影响; 自身对外影响的范围和领域; 对外影响的途径和手段等。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国物质力量的强弱,同时,也与非物质力量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行为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以及不同的地域和对象。一般来讲,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其行为能力和对外影响力就大; 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其行为能力和对外影响则相对较小。但有可能因条件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国家的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它是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在对外决策时,必须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地位,自己与行为对象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以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对比状况。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地位,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2)它是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家对外目标的确定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地位,对外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凭借自身的实力。我们反对“弱国无外交”的强权政治,同时也必须承认,“无实力外交”也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要实现一定的对外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行为手段,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
(3)它是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应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实力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力地位不同,则采取的方式不同。有的国家以采取经济方式为主,有的国家以采取军事方式为主,有的国家主要以采取政治方式为主,有的国家则可以综合采取各种方式。
10.简析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存在的局限。
【答案】新自由制度主义是20世纪70-80年代形成的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渊源是20世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