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印象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其特征为: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难以改变,即使遇到相反的事实出现,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并以之去否定或“修改”事实。②一般含有真实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和应付环境,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执简驭繁之效。③会导致人们认识僵化,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经验,常会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

2.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即个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性别恒常性又包括性别的时间恒常性、性别的情境恒常性、性别的非动机性。

3. 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通常将其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即便是错误的归因,错误的预见,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4. 利他行为

【答案】利他行为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外部的回报的行为。可将其分为:互惠互利式、行为操纵式、相互回报式、亲缘选择式等。其理论解释主要有:①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利他行为对个体而言具有高生存价值,因此被遗传下

来; ②社会进化论提出了利他行为的三种规范,分别是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③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是在模仿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与该行为产生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良好的气候及环境、助人行为的榜样、与利他者相似的人、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个体心情愉悦、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利他技能等。

二、多项选择题

5. 家庭生命周期包括( )等阶段。

A. 形成

B. 扩展

C. 稳定

D. 空巢

【答案】ABCD

【解析】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

6.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

A. 隐藏自我

B. 投人所好

C. 自我抬尚

D.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答案】ABCD

【解析】印象管理的策略包括:①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③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④投人所好。

7. 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正确的表述是( )。

A. 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B. 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

C. 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D.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答案】BCD

【解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故称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理解、组织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完成的。

8. 影响归因的原因主要包括( )。

A. 行动者一观察者因素

B. 时间因素

C. 观察者的空间位置

D. 性别因素

【答案】ABC

【解析】影响归因的原因包括: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行动者一观察者因素属于社会视角因素。

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通常可以分为( )。

A. 社会认知

B. 社会行为

C. 群体心理

D. 民族心理学系

【答案】ABC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群体心理三个领域。社会认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概念、自尊、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偏见、舆论与谣言等;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从众与服从、侵犯与利他、行为归因等;群体心理包括人际关系、沟通、人际吸引、群体凝聚力、合作与竞争、群体决策等。

1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特定灾变环境下人们社会心理的变化?( )

A. 资源匮乏效应

B. 力量微薄效应

C. 共同事件效应

D. 赤裸人效应

【答案】ABCD

【解析】在特定的灾变环境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出现的变化包括:资源匮乏效应、力量微薄效应、恐惧和自信减弱、共同事件效应、隔绝人效应、赤裸人效应、沦落人效应、失范效应。

11.下列哪些选项是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表现?( )

A. 合理化

B. 从众压力

C. 自我压抑

D. 统一错觉

【答案】ABCD

【解析】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的表现包括无懈可击错觉、合理化、对群体的道德深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