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2.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3. 教育预测

【答案】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如1990年、2000年等;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二、简答题

4. 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很多,如韦伯、泰罗、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雷利等人。

(2)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这种组织管理理论是和行为科学学派相对而言的,其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理论。

②它把组织看成是个封闭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的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

③传统的组织理论重视工作和物,而忽视人; 重视基层操作,而忽视高层发展战略管理; 重视人的物质经济要求,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④传统组织理论在加强组织内部的工作管理方面有一些原则和管理方法,诸如分工原则、专业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行为的制度化原则和控制幅度原则等,以及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依靠权力、严格规章制度和依靠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作用。这种传统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5.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其主要思想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公平价值,认为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处境的人们,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①教育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公共行政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强调教育公平,顺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教育管理变革的实施。可见,教育管理理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会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②教育管理要强调对公众需求的满足。新公共行政理论突破了价值中立的行政观念,强调公众参与、分权、顾客导向的新行政模式,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也是其能够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管理要关注公众的需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教育管理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罗尔斯的公平观念转化成行政实践变革的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观念和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发挥其优越的效用,因此,教育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

6. 我国中小学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在这一体制下,校长应如何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案】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新机制。

(1)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主要有二种领导体制,即校务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前两种领导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起

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基本路线的确立,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中小学领导体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主要是党和行政在学校管理中责权分离,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这种状况越来越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卞化,也不利于学校党组织集中精力,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此,党中央在198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绝大多数学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实施十几年以来,学校相对有了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等,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责权分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在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校长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①校长要正确处理同上级领导的关系。不论校长是上级任命的,或群众选举的,或部门招聘的,都必须接受上级机关领导,执行上级的指示。校长必须在上级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我行我素,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所要求的,是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所要求的,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校长要正确处理同学校党组织的关系。不论校长是党员或非党员,他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执行制度、遵守法纪、联系群众等方面,都必须接受学校党组织的监督,认真考虑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鞭策校长尽职尽责,保证学校不致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③校长要正确处理同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教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校长应该定期向教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倾听代表的呼声,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是为了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有助于校长实行科学管理,减少决策中的失误。

④校长要正确处理同校务委员会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系改革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决定》中所说的校务委员会,不是权力机构,也不是单纯的咨询机构,而是“审议机构”,既有“议”,还有“审”,这就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校长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要受到校务委员会的影响和制约。

从学校内部来说,校长决策指挥,党委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三者起关键作用的是校长。党委必须保证校长的统一指挥,教工代表大会也有责任维护校长统一指挥的权威。

7. 为什么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要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答案】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以激励理论为核心内容,以领导行为理论为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之所以以人性为出发点,是因为

(1)世界上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完成的。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人,然后才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影响人。

(2)不同的人性假设指导下,管理者对待被管埋者呈现不同的态度:

①具有工具人假设的管理者就把被管理者当成牛马一样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