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入学率

【答案】入学率是指某年龄段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与该年龄段人口之比。与当地现行学制和规定入学年龄相对应的那部分应入学的人口称为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所占比例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它标志适龄人口中相对应的教育普及程度。实际统计时,一般以学年初为统计的时间标准。其公式为:

如不考虑在校学生的年龄,取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则为毛入学率。它标志教

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学龄人口接受某阶段教育的机会。其公式为:

它与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在校学生数中可含有非相应的适龄人口数。因而有时会出

现毛入学率超过百分之百的情沉。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二、简答题

4. 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案】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

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自目棍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5. 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案】(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①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②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③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④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⑤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6. 应从何着手控制学校工作质量?

【答案】质量控制是指对影响学校质量的因素施加干预,使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1)对不同性质的质量原因采取不同对策

造成学校质量问题的原因,按其产生的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区分为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两种。

①偶然因素

偶然因素是一种随机产生的影响质量的因素,没有确定的出现时间,也不够稳定。例如,财

会人员一时走神算错账。对偶发因素的控制方法是密切注意各项工作的反馈信息,及时抓住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将原发因素和受动因素都调整到正常状态。

②系统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是长期影响学校质量状况的因素,它们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对这类因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应采用质量突破的办法来解决。

质量突破是指采用革新性的措施打破原有条件的栓桔而使质量获得根本性的改迸。这种方法具有创新性、需要群体协作和周期长等特点。

(2)确定与把握质量警戒线

学校质量警戒线是对学校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所规定的最低标准。

①在确定警戒线时,一般要考虑三方面要求:国家的基本要求; 本校历史上的平均水平; 同类学校的一般水平。

②在对学校进行质量管理中,需要确定警戒线的项目大致有:教学质量、思想教育质量方面、体育卫生工作等。此外,在中小学教育中,应逐步考虑在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确定一个或几个适当指标作为警戒线,以提高学生在这两方面的素质。

(3)工作控制

工作控制是从工作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抓起,对质量实行预先控制。工作控制要抓好计划、实施、总结、改进等几个环节,同时要根据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抓好细致的环节。(4)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它通过抓人和组织的建设来对质量工作的开展实施保障,一般要抓好下面几件事:

①做到校、年级和班级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制度完整、规范。

②抓好教研组建设和教职工骨干的培养,使质量工作有带头人、排头兵。

③保证学校与下属组织、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方面对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有关方面、学生家长和兄弟学校之间加强联络,取得各方支持,及时获得有关信息,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 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包括哪些群体?

【答案】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1)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管理

内部公众关系的管理也可以称作雇员管理或员工管理。目前我国中小学内部公众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学校行政管理者与教师

a. 沟通内容。包括:学校目标和使命、学校在竞争中的排序和位置、教学改革情况、先进人物及其贡献、教职员工新闻、教职员工生活和福利情况等。

b. 沟通形式。主要有会议沟通、员工发展方案、合理化建议制度、内部出版物、公告、信件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