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 助人自助

【答案】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日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3. 督导

【答案】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对工作任务有深入而全面认识的机构领导者对其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督导的词义是指监督、控制和监视。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督导是一个渗透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活动。督导被认为是传道授业,它不但有助于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4.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5. 操作学习

【答案】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强化可以是正强化,也可以是负强化。

二、简答题

6. 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教育与训练。

【答案】教育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和个性的养成。训练则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而达到熟练运用实践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向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这就注定了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和训练两种取向。

(2)不同教育层次对教育和训练的不同要求

一般来说,教育层次高的,其教育目标就更偏重于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和能力; 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则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必然要经过教育与训练两个过程。单纯的教育或训练都不可能培养出成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7. 简述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

【答案】美国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定义包括六条价值叙述:

(1)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

(2)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3)它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

(4)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5)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假设;

(6)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操作定义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新教伦理中的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十它完成了从个人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过渡。这种价值理念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得以建立的哲学基础。

8. 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限制社工对案主问题的弹性反应或者说将案主标准化,消解了案主的独特性;

(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3)认知取向的治疗强调思维影响情感经验,忽视情感经验的重要性;

(4)认知治疗重视意识,忽视无意识;

(5)认知治疗是个人聚焦的,过分强调理性和客观性,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的科学方法,这势必受到后现代主义者的批判;

(6)行为取向的治疗重视行为的学习或模仿,但行为是在互动的场景下实现的,有时候在控制情景下,学习的行为模式在特定的生活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7)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是难以辨识的,而认知/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对二者的交互作用的认识上,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认识;

(8)认知/行为治疗不适用于那些缺乏汰知能力的人。

9.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木原则与价值基础。

【答案】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基础主要包括:

(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医务社会工作实践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多种多样,核心是将病人作为人来看待,并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照顾服务,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纵观人类社会医学发展历史,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和匡世救国是医学的最高目标。

(2)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护专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结合体。

①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的专业价值观和最高的职业道德是为病人和服务对象谋福利,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绝不利用工作之便做缺乏道德乃至违法的事,要严格保守秘密,尊重个人隐私等。

②美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的专业价值观承认个人在社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尊重服务对象与自己的工作关系并保守秘密,尊重个人和群体的差异,维护社会正义和所有人的最大福利等。

三、论述题

10.现代社会对“残疾”的理解与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

【答案】对现代社会对“残疾”的理解与认识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残疾人社会下作产生的影响论述如下:

(1)从医学模型到社会模型、ICF 模型

①医学模型残疾观

医学模型残疾观认为残疾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产生的部分或全部的身体或脑力损害,以致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模式下,不管是先天性的还是由后天决定的生理损伤都被看作是残疾的根源,却忽视了社会排斥性政策等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造成的综合影响。

②社会模型残疾观

社会模型残疾观持有社会因素制造残疾的观点。人们趋向于认同“残疾”并不仅仅意味着生理上的伤残,而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历史性产物。